-
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概况
-
同化物运输的途径
-
短距离运输
- 胞内运输
-
胞间运输
- 共质体运输
- 质外体运输
- 交替途径(即共质体-质外体-共质体途径)
-
长距离运输
- 主要运输系统:韧皮部的筛管和伴胞
- 研究方法:环割实验(证明同化物主要通过人疲惫进行运输)、蚜虫吻针实验、同位素示踪
- 韧皮部的组成: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
-
环割在生产上的应用
- 果树开花期环割截流
- 名贵苗木长根
- 环割太深,树皮剥皮
-
物质长距离运输的途径和方向
- 用环割法和同位素示踪法等证明
- 以导管为中心的木质部:从下向上运输水和矿物质
- 以筛管为中心的韧皮部:由上向下运输同化物
-
同化物运输的形式
-
蔗糖运输的优点
- 蚜虫吻针法结合同位素示踪法证明:蔗糖是同化物运输的主要形式,无机离子中K离子含量最高
-
同化物运输的度量
-
运输方向
- 由源到库(既可下行,也可上行,并兼有侧行)
- 运输速度
- 比集运量
-
运输分配的意义
- 理论意义
- 实际意义
-
同化物质分配
-
植物库源的概念
- 代谢源(源)定义
- 代谢(库)定义
- 源-库单位定义
-
源库关系(源与库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 源限制型-源小库大
- 库限制型-源大库小
- 源库互作型
-
同化物分配的规律(特点)
- 分配方向:从源到库
- 按源-库单位进行分配
- 优先供给生长中心
- 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 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
-
再分配与再利用
- 应用:摘心、打叉、修剪、疏花疏果 生长中心不断变化
- 再分配与再利用的发生时期:生殖生长和衰老
- 转移的物质及生产上的应用
-
同化物的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 决定同化物运输的因素:供应能力、竞争能力、运输能力
-
构成经济产量的物质来源
- 功能叶输入(主要)、其他营养器官的暂存物、某些经济器官自身合成(穗、芒、果)
- 生产上:保护功能叶、连杆收获
-
同化物的调控
-
代谢调控
- 蔗糖浓度、能量供应
- 激素调控
-
环境影响
- 矿质元素:N、B、P、K
- 光照:白天高于夜间
-
温度
- 昼夜温差有利于同化物向籽粒分配;当土温高于气温时,运输至根部多
- 水分
-
同化物质运输的机理
-
同化物在源端装载
- 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胞间运输到筛管的过程
-
光合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转载要经过三个区域
- 同化物生产区: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
- 同化物累积区:小叶脉末端的韧皮部的薄壁细胞
- 同化物输出区:叶脉中的SE-CC
-
源叶中韧皮部装载机理
- 高流速、高浓度梯度、主动分泌、受载体调节
- 依据
-
同化物在库端卸出
- 筛管-伴胞复合体(SE-CC)通过胞间运输到库细胞
- 质外体途径
- 共质体途径
- 通过质外体途径的蔗糖(主动过程),通过共质体途径的蔗糖(被动过程)
-
同化物运输的机理
- 被动动力(不需能)和主动动力(需能)
-
被动动力-压力流动学说(集流学说)
- 三个条件、两个特点
- 支持证据
- 不支持证据
-
主动动力
- 原生质环流学说(细胞泵学说):解释双向运输
- P蛋白收缩学说(中间动力学说)解释了双向运输和能力供应
- 两者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同化物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