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小欢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曾任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战略与研究总监 主要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的政治经济等
微观机制
㊀ 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
① 政府治理的特点
中央与地方
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条块分割,多重领导
“四套班子”
党委
政府
人大
政协
上下级政府的纵向分布
从上到下的垂直关系“条条” 业务关系
同级政府的横向分布
以行政区划为界“块块” 领导关系
② 外部性与规模经济
外部性
只影响本地,本地全权处理
还影响其他地方,上级出面协调
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边界
规模经济
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用的人越多越划算
边界
受制于人们获取这些服务的代价和意愿,政区不能无限扩大
人口密度、地理与文化差异
勾勒出大致的行政区划框架
实际情况更复杂
方言与文化区域经常被行政区划割裂
散装的江苏
打破现有的行政边界,在更大范围内提供无缝对接的标准化公共服务
各种都市圈的规划
长三角一体化
京津冀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
简化行政区划
撤县设区
行政交界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不管地带”
从省的政治经济中心省会到省的边界,规模经济效益递减
省界地区往往是本省的非主流文化区,交界处的语言多样,受两边影响,两边都不易融入
交界处地理位置都是天险处,山区多;
❶基础设施如道路网络的不足
省边界处的“断头路”
❷环境污染问题
❸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现象
转化为抗日革命根据地的优势
调整行政区划、扩大城市规模乃至建设都市圈
区域整合
加强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弱化其与市区的联系
扩张城市,撤县设区
扩张了城市面积
整合了本地人口,将县城很多农民转化为了市民
有利于充分利用已有的公共服务,发挥规模收益
③ 复杂信息
信息与权力
上级
最终决定权,“形式权威”
“上级干预”
下级
自主性大,“实际权威”
“下级自主”
信息获取与隐瞒
获取和传递信息
上级向下传达
上级向上汇报
平级之间要沟通
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审计,也受信息的制约
国家土地督察制度
水污染治理
信息复杂多变,模糊不清的地方太多,而政府的繁杂事权又没有清楚的法律界定
实际权力和责任都高度个人化
“一把手负责制”
体制内的规章制度无法完全取代个人信任
所谓权力,实质就是在说不清楚的情况下由谁来拍板决策的问题
“文山会海”
④ 激励相容
如果一方想做的事 另一方既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好
❶政府内部上下级之间
❷工作目标和官员自身利益之间
招商引资
垂直管理
专业性强、标准化程度高的部门,具体而明确的事务更多
工作主要由系统内的上级安排
绩效也主要由上级评价
双重领导的部门
地方管理
更宏观的工作,需要调动各种资源
要求给地方放权
不仅要让地方负责,也要与地方分享发展成果
不仅要能激励地方努力做好,还要能约束地方不要搞砸,也不要努力过头
1.明确地方的权利和责任
“属地管理”
2.权力和资源的配置要制度化,不能朝令夕改
行政体制改革
财政体制改革
事权划分三大原则
㊁ 财税与政府行为
分税制改革
土地财政
纵向不平衡与横向不平衡
㊂ 政府投融资与债务
城投公司与土地金融
土地政府债务
招商引资中的地方官员
㊃ 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京东方与政府投资
光伏发展与政府补贴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宏观现象
城市化与不平衡
房价与居民债务
高房价带来的日益沉重的居民债务负担
房价连着地价,地价连着财政,财政连着基础设施投资,于是经济增长、地方财政、银行、房地产之间就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复杂关系
房地产:“经济周期之母”
银行可以通过按揭创造几乎无限的新购买力
不可再生的城市土地供给却有限
房价与居民债务风险
房价上涨
增加按揭债务负担
拉大贫富差距,进而刺激低收入人群举债消费
消费下渗
不平衡与要素市场改革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其根源之一在于土地和人口要素流动受限
人口流动与收入平衡
要想平衡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关键是要平衡人均差距而不是规模差距
土地流转与户籍改革
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可以在市场上流转
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流转受很多限制
集体土地入市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农村宅基地
户籍制度改革
城市化的核心不应该是土地,应该是人
要实现地区间人均收入均衡、缩小贫富差距,关键也在人
帮助低收入群体,增加他们的流动性和选择权,帮他们离开穷地方,去往能为他的劳动提供更高报酬的地方,让他的人力资本更有价值
允许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流动
规模效应打破边际效用递减
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
收入差距
对“80后”和“90后”来说,父母的财富和资源对子女收入的影响就大了
“隧道效应”
债务与风险
债务与经济衰退
负债率高
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极大
信贷收缩,资金链断裂
负债累积或“加杠杆”
人与人之间商业往来增加,推动经济繁荣
债务紧缩或“去杠杆”
减少商业活动,会带来经济衰退
导致
消费减少
向国外输出产能
由此引发的经济衰退,而加剧不平等
债台为何高筑:欧美的教训
资金供给与银行管制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全球金融自由化
银行逃脱不了金融危机的威胁
国际不平衡与国内不平等
美国的外债
中国的债务与风险
化解债务风险
偿还已有债务
遏制新增债务,改革滋生债务的政治、经济环境
国内国际失衡
低消费与产能过剩
加入WTO后,经济崛起的同时
国内经济结构失衡
重生产、重投资,相对轻民生、轻消费,与巨大的产能相比,国内消费不足,消化不了的产品只能对外输出
国外需求的不稳定和贸易冲突
居民低消费
高储蓄
房价上升拉低了消费,提高了储蓄
地方政府“重土地轻人”的发展模式将大量资源用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上,民生支出比如公立教育和卫生支出相对不足
居民收入份额低
2020年中央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美贸易冲突
再平衡与国内大循环
问题
基础设施和工业体系已经比较完善,投资什么都有用的时代过去了,投资难度加大,因此投资政策和调配资源的体制需要改变,地方政府主导投资的局面需要改变
由于老百姓收入和消费不足,无法消化投资形成的产能,很多投资不能变成有效的收入,债务负担重,引发一系列风险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和资本成本份额上升,会扩大贫富差距,资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会带来很多问题
由于消费不足和投资过剩,过剩产能必须向国外输出,加重全球贸易失衡,引发贸易冲突
总结:政府与经济发展
地区间竞争
政府的发展与转型
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