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木匠(教养模式)
    1. 隐含前提:有一套技巧、一些特定的专业知识,父母只要学会了这些技巧和知识,就能帮助自己实现塑造孩子人生的目标
    2. 这类父母的工作与木匠异曲同工,生产特定的人(产品)
  2. 1. 引言
  3. 园丁(亲子关系)
    1. 理解为人父母的价值:为什么要做父母?是什么让这一切都值得?
  4. 爱没有目标、基准或蓝图,但爱是有意义的
  5. 爱不是为了改变我们所爱的人,而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蓬勃发展
  6. 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
  7. 1.1 你是园丁还是木匠?
  8. 1.2 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9. 1.3 养育中的两大悖论
  10. 爱的悖论
    1. 第一种紧张关系: 依赖和独立
      1. 婴儿期:孩子高度依赖父母
      2. 成年子女:逐渐走向独立
    2. 第二种紧张关系: 我们对孩子的爱的特殊性
      1. 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关心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幸福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2. 这种特定投入,不仅出于本能的亲密,还有爱
  11. 学习的悖论
    1. 第一种紧张关系: 玩耍和工作
      1. 玩耍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儿童被默认可以玩耍。
      2. 孩子大了:教养模式为孩子列满了应该要做事情清单,玩耍时间被割舍。
    2. 第二种紧张关系: 传承和创新
      1. 即使是婴儿和年幼的孩子,也对社会规范和传统十分敏感,并能很快从照顾者那里接受它们。
      2. 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也可以想象新的可能性,并思考可能的新方式。
  12. 童年天然极具可变性、可能性且充满探索、创新、学习和想象。我们卓越的学习和想象能力是有代价的。在探索和运用、学习和规划、想象和行动之间,处处存在权衡。
  13. 1.4 好父母的重新定义:成为园丁
  14. 木匠
    1. 将材料塑造成最终产品,以符合最初计划
  15. 园丁
    1. 为植物创造受保护的培育空间,耕地、妨害、施肥
    2. 创造肥沃的土壤,涵养整个生态。不同植物具有不同优势、不同弱点和生长困难
    3. 好父母不一定会把孩子变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可以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
    4. 作为父母,要提供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都可以蓬勃发展
    5. 父母的工作不是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让这些思想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
    6. 父母的工作不是告诉孩子该如何玩,而是给他们玩具,然后在孩子玩完后再把玩具捡起来
    7. 父母不能逼孩子学习,但可以让他们自己学习
    8. 照顾孩子就像照顾花园,做父母就像做一个园丁
  16. 2. “教养”是一种糟糕的现代发明
  17. 教养模式
    1. 此模式的流行绝非偶然,但不合理。亲子关系虽不可或缺,但父母的天职不是塑造孩子的人生
  18. 亲子关系
    1. 成人和孩子的关系至关重要。学习、发明、创造乃至传统、文化、道德等人类独有的能力都在亲子关系中萌芽
      1. 这些能力是人类与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
    2. 是亲子关系让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类
  19. 2.1 年轻的大脑天生就要探索
  20. 孩子拥有受保护的、需求被持续且无条件满足的幼儿时期
  21. 稚嫩的大脑比成熟的大脑更加可塑,能生成更多的神经连接,可随环境而灵活变化
  22. 获得混乱-变化-探索的空间
  23. 2.2 父母的爱让孩子的智力发展成为可能
  24. 爱让“无序”的智力发展成为可能。孩子尽情探索,不急着运用,让不同的想法代替他们去试错
  25. 可以为孩子提供实际意义和比喻意义上的探索空间
  26. 为孩子提供受保护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学习
  27. 引导孩子从无序的探索转向有序,让他们拥有崭新的属于成人的能力:一套全新的控制系统
  28. 3. 童年,人类进化的关键策略
  29. 3.1 养育孩子比狩猎技能更重要
  30. 养育孩子是 最重要的技能
    1. 人类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与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关,而不是男性和猎物之间的关系
    2. 与无助的年轻人分享食物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主动为自己觅食,如何分辨哪些果实和根茎可以食用,哪些应该避开
    3. 人类的孩子特别适合学习,尤其是向他人学习,而人类的成年人则特别适合照顾和教育他们
  31. 3.2 人类的学习能力在反馈循环中迭代
  32. 学习和传递已有技能
    1. 调整和改进
    2. 微小差异会迅速扩大,最终在思想和生活上演变成巨大的差异
  33. 3.3 多样性是面对未知的利器
  34. 让每个孩子产生差异化
    1. 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机会在环境发生变化时生存
      1. 孩子的性情、发展方式以及成人对待他们的行为,会有明显不同
  35. 不同的人照顾孩子
    1. 确保孩子能接触各种信息,其性情、能力和发展过程增加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1. 每一代都在成长,创造与前一代略有不同的世界
  36. 3.4 对孩子精雕细刻终归是徒劳
  37. 从进化角度,试图将孩子塑造成特定样子
    1. 是徒劳,也会产生自我挫败感
  38. 我们不可能事先知道未来的孩子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以我们自己/当前理想的样子来塑造他们,可能会使其无法适应未来变化
  39. 4. 爱,持续进化的保障
  40. 4.1 爱的三面手
  41. 4.3 因为照顾所以爱
  42. 4.2 对孩子的爱就像一个无法言喻的承诺
  43. 成为一位稳定且可以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要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
  44. 父母
    1. 父母的配偶关系是确保孩子得到照料的第一条纽带,也是最明显的一条
    2. 父亲所付出的精力和照料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3. 热烈、浪漫的爱情都是短暂的,真正的配对情感是持久的伙伴关系,是婚姻式的情感而不是求爱式的情感
      1.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夫妻之爱和对孩子的爱最相似,而且在我们对孩子的关怀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45. 祖父母
    1. 祖母为早期人类儿童成长做出了重大贡献
      1. 这种贡献让更年期具有了进化意义
    2. 在文字书写发明之前,祖父母是人类历史最有效的联结
  46. 异亲
    1. 人类的婴儿有着基本的无助感和对于依赖的需求
      1. 异亲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历
  47. 婴儿的发展和照顾他们的动力相辅相成,不同形式的看护让婴儿可以充分利用这段长期受保护的未成熟期,探索+学习。受保护的童年期越长,孩子越聪明
  48. 对多数婴儿照顾者而言,照顾本身会创造出彼此的联结关系
    1. 照顾一个婴儿,可以帮助我们爱这个婴儿
    2. 抱着并照顾婴儿会增加体内的催产素水平,会感觉内心温暖
    3. 对父亲来说,照顾婴儿会降低睾酮水平,及其相关的侵略和愤怒情绪
  49. 承诺的情感是最重要、最深刻的人类情感之一 我们关心自己所爱的人,而不是我们自己的爱,这是我们道德、精神生活的基础之一
  50. 我们爱孩子的原因不是出于孩子本身,而是出于我们自己
  51. 我们不是因为爱孩子才照顾他们,而是因为照顾他们,所以爱他们。
  52. 5. 边看边学
  53. 5.1 孩子都是优秀的小演员
  54. 孩子可能对别人提供的信息很敏感,但绝不会被动地被人塑造
    1. 相反,他们会主动解读并试图理解人们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2. 他们还会以复杂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和他们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有时可能做得比大人还好
    3. 孩子会逐渐理解这个世界的物理环境、周围人的心理特征与社会属性。他们的准确性令人惊讶,甚至令人不安
  55. 某种程度上,你的孩子可能比你还了解你。孩子会注意到其父母自己都没意识到的行为细节
    1. 学龄前的孩子会注意到,你说的: 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干什么的” 还是“让我来展示给你看,这是干什么的”
  56. 两种典型社会化学习模式
    1. 观察式学习
      1. 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周围的人来学习
    2. 证言式学习
      1. 孩子通过倾听其他人谈论这个世界来学习
  57. 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会模仿成人行为中最微不足道的细节
    1. 当孩子模仿他们的照顾者时,他们已深刻理解这些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2. 模仿并不仅仅是理解别人在做什么,还涉及借鉴他人的做法,然后将其添加到自己的“表演曲目”中,重新演绎
    3. 孩子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模仿的呢?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某些模仿行为就已经开始了
  58. 5.3 模仿是最有效的因果学习形式
  59. 5.1 孩子都是优秀的小演员
  60. 5.5 孩子拥有超越成人的创造力
  61. 5.6 过度模仿,抓住“权威”的每一个细节
  62. 5.7 和孩子一起做,而不是“照我说的做”
  63. 需要了解做一件事会如何导致另外一件事的发生
  64. 工具的使用都需要因果知识
    1. 模仿,被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因果知识的形式
    2. 模仿有助于学习两件重要的事
      1. 一方面可以了解物体是怎么工作的
      2. 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人是怎么工作的
  65. 有两种方法可以学习因果知识
    1. 反复试错
      1. 反复试错是所有动物学习的最基本方式
      2. 试错的方式可以测试你的行为是如何导致事件发生的,并学习如何让新的事件发生
    2. 观察其他人/事件
      1. 其他动物相比,人类会更多地依赖这种间接观察的学习方式
      2. 这也是孩子向父母学习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式
  66. 幼儿并不只是模仿 任何发生了的行为 他们模仿的是 导致有趣结果发生的行为
    1. 这种模仿行为也超越了试错的学习方式
    2. 孩子们实际上并不需要亲自尝试两种方式,他们从实验者成功/不成功的尝试中很快就学到了知识
    3. 假设你向孩子展示某人故意在做某件事,比如不小心触碰到盒子或接触到按钮。比起无心的行为,一岁的孩子更可能去模仿故意去做的行为
  67. 孩子们会假设 因果关系都是因为 一些人所做的事情而导致的结果
    1. 观察他人,并从他们的行为结果中找出因果关系,是这些孩子学习如何自己做事的核心方式
    2. 孩子会通过模仿来弄清楚工具是如何使用和工作的。他们只模仿有效的行为,不会模仿无效的行为
  68. 随着孩子长大 他们会将从他人那里 学到的东西与 从自己的经验中学到的信息 结合起来
    1. 孩子不仅考虑了其他人做事时的效率,还考虑了不同做事方式的效率
    2. 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孩子也不仅仅是直接复制他们所看到的照顾者所做的事情。相反,他们会尝试理解其真正的意图,弄清楚这个人想要完成什么
  69. 已知大量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信息,反而更依赖于通过已知的信息来分析问题
  70. 童年旨在开发创造力。孩子一直奢华地享受着寻找和探索这个奇妙世界的能力
  71. 如果我们想要在复杂的世界中茁壮成长,这两种学习方式都需要
  72. 幼儿
  73. 成人
  74. 特别善于思考 不太可能发生的可能性
  75. 成年人更坚信那些 经过考验、证明是可靠的方法
  76. “运用式”学习
  77. “探索式”学习
  78. 即使不能马上找到答案,也会尝试很多的可能性,甚至包括不太可能奏效的那些
  79. 尝试快速找到当下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80. 模仿行为
    1. 幼儿模仿
      1. 他们不仅模仿其他人所做的有用部分
      2. 还模仿所有的装饰和花边行为,即那些华而不实的行为
    2. 过度模仿
      1. 是体现孩子有多成熟的标志
      2. 有时,模仿别人行为里所有不必要的细节也是有道理的
    3. 意图和目的
      1. 孩子对模仿对象的意图和目的也很敏感
      2. 他们关注的是人们想要什么,同时也关注这个人知道什么,以及是否具有专业知识
  81. 在实践中去爱的关键是一起做事,无论是工作、养育孩子、散步还是烘焙蛋糕,都要以适应你们两者优点和缺点的方式参与世界
  82. 6. 边听边学
  83. 6.1 依恋模式决定孩子最相信谁
  84. 6.2 你的孩子为什么不信你的话
  85. 孩子的判断
    1. 孩子就像海绵,但并不是随意的海绵。从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会判断其他人是否可信和可靠
    2. 随着他们越来越了解别人,也学会了调整自己相信或者怀疑他人的程度。
    3. 新的研究表明,实际上,孩子从他人那里听到并吸收信息的速度非常快
  86. 6.3 孩子知道虚构和假想不是现实
  87. 6.4 永无止境的为什么,是在寻求好的解释
  88. 6.5 “为什么”的最佳答案,是揭示因果关系
  89. 6.6 你的解释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
  90. 6.7 孩子对你的信任,胜过一切方法
  91. 幼儿更有可能从熟悉的照顾者获得信息
    1. 比如父母或幼儿园老师
    2. 不会选择相信那个不太熟悉的人
  92. 对不同的照顾者有不同感受的孩子,从照顾者身上学习的方式不同
    1. 教养模式,暗指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不同方式的交谈来塑造孩子获取的知识
    2. 但是孩子自己也在诠释着他们听到的东西,诠释的方法是根据非常普遍类型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我们无法有意识控制的
  93. 孩子可以感知到别人在说话时有多自信
    1. 比起没经验的人,孩子更可能相信自信和有知识的人
    2. 如果两个人提出相互争论的观点,那么即使是3岁的孩子也会选择相信那位说话时更有自信的人
    3. 即使是4岁的孩子也并不是简单地相信别人,他们会通过观察其自信程度区区分可信度
    4. 与大人相比,孩子更容易被“吹牛大王”欺骗
  94. 孩子对共识很敏感
    1. 他们会注意到在争论时双方分别有多少人,毕竟更多人认为的更有可能是真的
    2. 孩子对成人之间是否达成了共识很敏感,并且会利用父母之间的分歧,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
    3. 社会心理学 “从众效应”
  95. 孩子会通过倾听他人来了解真实世界的知识,同时也会学到这个世界不真实的一面
    1. 孩子从18个月大的时候起,就本能沉浸在梦幻般的假想游戏中。这个能力出现在这个年龄的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但它可能与开始说话有关
  96. 即使是最小的孩子,其实也很擅长感知这些可以使历史、事实和现实从幻想和虚构中区分出来的微妙线索
    1. 孩子在对事实和历史、想象和假装有了更基本的了解之后,孩子开始相信第三世界(即超自然、魔法)可以与现实世界共存
  97. 孩子确实想要答案,想寻找好的解释,并从中学习
    1. 孩子从自己周围的人身上吸收了大量的信息,但他们并不仅仅是被动地做到这一点的
    2. 他们会根据周围人行动时的细节来区分这些细微的不同
    3. 孩子更加主动地掌控着自己的学习,他们在寻求信息的同时,也会吸收它们
  98. 70%的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合理的请求,而不是只想让对话继续或是为了引起注意
    1. 学龄前的孩子平均每个小时要问75个问题
  99. 孩子对自己的问题是否被充分地回答非常敏感
    1. 当成年人给了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时,孩子就会继续更深入的对话,比如问:“为什么人们会打扮成小丑工作?”
    2. 但当成人没有给出好的解释时,孩子就会坚持问之前问过的问题:“为什么他有一个小丑鼻子?”
  100. 当孩子在解释事件时,即使只是解释给自己听,也会让他们对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101. 孩子不仅需要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他们还需要理解因果关系
    1. 这些可以帮助孩子从一个更深入、更广泛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促进他们未来学到更多的知识
    2. 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在什么时候没有获得这种比较深刻的因果信息,会竭尽全力去获取
  102. 年幼的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是坚持不懈的,他们会一直去寻找他们想要和需要的信息
    1. 孩子会不知不觉地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十分敏感,对从周围人那里获得的知识也很敏感
    2. 他们也许比你还清楚你想表达的意思,对于自己需要什么和想要什么,他也比你更清楚
  103. 成人的说话方式会影响孩子对不同类别的思考,甚至就连相当细微的地方也会影响孩子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1. 那些细微的地方可能对影响孩子如何思考尤其有效,甚至比更明显、直接的教学方式更有效
  104. 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会尝试透过表面去了解事物更深的本质
    1. 孩子犯错常常是因为他们非常努力地在寻找事物的本质,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质隐藏其中
  105. 父母很重要: · 孩子是从父母和其他照顾者那里学习的 · 通过观察/证言的方式 · 孩子会仔细观察父母是怎么做的,也会仔细地倾听父母在说什么 · 与孩子沟通并倾听他们所说的,多问孩子一些“为什么”,也多回答一些“为什么”,都可以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106. 通过观察+倾听来学习,对于不断累积起来的文化知识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 孩子不会盲目重复他人做出的动作/说出他人所说的话 · 孩子会把通过观察学到的知识和其他许多不同种类的信息经过思考,结合在一起 · 他们会利用这些信息来创造新工具、新技术、新故事和新解释
  107. 父母和其他照顾者不需要教授孩子太多知识,只需要让他们去学习就可以了
  108. 成为稳定+可提供可靠学习资源的照顾者: · 这比成为一位直接教导式的照顾者更有价值 · 在依恋关系的研究中,我们看到孩子在获取知识时会根据不同的人和他们对这个人的感受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 关系里最基本的信任要比教学方法更重要
  109. 孩子是在亲密的关系中,通过开放且充满活力的对话来学习的: · 让孩子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很多不同的人是怎么做事的(观察学习法) · 让孩子有机会与很多不同的人交谈(倾听学习法)
  110. 7. 边玩边学
  111. 7.1 打闹是一种社交演练
  112. 玩耍是什么
    1. 玩耍不是工作
      1. 玩耍不仅是没有成效的行为,它还有其特点,使你能把它和真实的工作区别开来
    2. 玩耍是有趣的
      1. 即使是在动物之间,玩耍也会带来欢乐、愉悦和笑声
    3. 玩耍是自愿的
      1. 是动物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的事,而不是因为被教导去做或者做了会得到奖励
    4. 玩耍与其他基本的欲望,比如对食物、水或温暖的需求并不相同
      1. 玩耍就像童年一样,是建立在环境的安全性与内心的安全感基础之上的
    5. 玩耍有一种特殊的结构,一种重复和变化的模式
  113. 幼时的玩耍经验不仅会促使大脑产生这些化学物质,还会使大脑对这些化学物质更加敏感,从而有助于保持大脑的可塑性
  114. 玩耍并不能帮我们做任何一件具体的事情,但能帮助我们学会以更灵活、更多样的方式做很多事情
  115. 7.2 聪明的动物对一切都感兴趣
  116. 古希腊诗人:“狐狸知道很多事情,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1. 童年期长短
      1. 刺猬的童年期 <<< 狐狸,刺猬在6周大开始独立
      2. 狐狸需要爸爸妈妈的照顾,直到它们长到6个月
    2. 父母陪伴
      1. 狐狸爸妈生活在一起,爸爸会给孩子们提供食物
      2. 刺猬爸爸则在交配后就消失了
    3. 玩耍时间
      1. 小狐狸玩的时间 >>> 小刺猬: 狐狸妈妈一开始会给小狐狸喂食它们自己消化过的食物,但是当小狐狸还在洞穴里的时候,像老鼠一样,狐狸爸妈就会把活的猎物带过来,然后小狐狸就会玩起捕猎的游戏
    4. 学的知识
      1. 刺猬——知道一两件大事,掌握得非常好,而且它们很早就知道
      2. 狐狸——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117. 在动物中,我们人类比狐狸还要狡猾
  118. 7.3 玩玩具就是在做科学实验
  119. 玩耍就是做实验
    1. 当你让一个学龄前的孩子独自玩一个有趣的新玩意时,他们很自然地会将它把玩一番
    2. 孩子的把玩方式刚好就能让他们得到弄懂这个新玩意所需的信息
  120. 婴儿可能比成年人更适合做科学家
    1. 当孩子看到与自己的理论正相反的证据时,便被吸引着去做实验,只不过他们是通过玩来进行的
    2. 成年人总会关注那些已知的东西,而忽略那些可能会动摇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的东西
  121. 婴儿对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一种积极的渴望
    1. 当他们遇到与自己的预测相违背的情况时,会特别注意,因此也对此学得特别好,甚至还会做实验来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2. 当婴儿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看得更久一些
    3. 就像卡尔·波普尔所认为的理想型科学家一样,他们总是在寻找一个事实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是错误的。他们通过玩耍和探索来发现那些事实
  122. 7.4 假装是人类独有的玩耍方式
  123. 孩子从一岁起就会假装,在三四岁左右达到顶峰
  124. 如果孩子不会因为困惑而假装,他们为什么要假装呢?其实,假装与人类的另一种特殊能力密切相关,即假设或反事实思维能力,即思考世界可能存在的其他方式的能力。这也是人类强大的学习能力的核心
  125. 7.5 爱假装的孩子,善于弄清别人怎么想
  126. 假装的另一种意义:给予孩子安全的空间,练习更高层次的心智技能
  127.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问题是弄清楚别人的想法: ---------------------------- 心理理论,顾名思义,就是找出他人的欲望、感知、情感和信仰的能力。这很可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学习种类
  128. 孩子们会在此期间学习人们的欲望、情感和信念如何运作的基本事实: ---------------------------- 他们知道不同的人可能想要的东西不同,相信的东西也不同。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人们以不同且难以理解的方式行事
  129. 更喜欢假装的孩子在理解他人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 这种优势对于那些有假想同伴的孩子来说尤其明显
  130. 假装可以让成年人成为更好的心理学家: ---------------------------- 对于成年人来说,小说和戏剧就相当于假装游戏和假想同伴。读过大量小说的人总是更善解人意,更善于理解他人
  131. 7.6 玩耍教会我们如何应对意外
  132. 嬉戏打闹的玩耍,可以帮助动物和孩子与他人互动
    1. 探索性游戏帮助孩子了解事物是如何工作的
    2. 假装玩耍帮助孩子思考可能性+理解他人想法
  133. 玩耍可以让孩子们随机多变地尝试一系列的行为和想法,然后计算出结果
    1. 在假装游戏中,孩子们正在考虑,如果这个世界是不一样的,会发生什么,并计算出结果
  134. 玩耍本身的随机性,正是它如此有效的原因
    1. 玩耍带来的礼物是教会我们该如何应对意外
  135. 我们玩耍不是因为我们认为它最终会给我们带来强大的认知功能,尽管这可能是玩耍的进化动力。我们玩耍是因为它太有趣了
  136. 7.7 “玩”就很好玩,不需要理由
  137. 成年人会妨碍孩子的玩耍
    1. 与有意地教孩子相比,实验者“不小心”弄响管子的情况下,孩子会玩得更久
    2. 他们尝试了更多不同的方式,发现了更多玩具的“隐藏”特征
  138. 教学是一把双刃剑
    1. 孩子对他们所受的教育非常敏感,但教学似乎阻碍了孩子去发现玩具所能提供的一切其他可能性
    2. 孩子更愿意模仿老师,而不是自己去发现事物
    3. 并不是成年人为孩子建构知识,相反,成年人需要为孩子建造一个支架,这个支架能帮助孩子自己建构知识
  139.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让孩子自发、随机、自主地玩耍有助于他们学习。如果没有其他理由,玩耍时的纯粹乐趣就足够了
  140. 8. 边练边学
  141. 8.1 学徒训练是历史主流教育方式
    1. 学龄孩子像更小的孩子一样会观察和模仿
    2. 但当他们与技能熟练的成年人在一个不断尝试和犯错的独特循环中互动时,他们会学得特别好
  142. 8.2 目标导向的学校教育是一种新发明
    1. 在学校里的阅读课上表现如何,最好的预测因素是孩子在家里听到了多少语言,以及他们看过多少书
    2. 但是掌握诸如阅读、写作和算术等学术技能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们只是发现新东西的一种手段
  143. 8.3 从探索式为学习到掌握式学习
    1. 在从童年早期到中期的转变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从一种更广泛的注意力转移到一种更集中的注意力上
    2. 将孩子从单纯的探索式学习转移到掌握式学习的大脑变化也同样改变了孩子关注事物的方式
  144. 学龄期最伟大、最具挑战性的转变
    1. 从以照顾者为中心的生活过渡到以同伴为中心的生活
  145. 8.6 重要的学习发生在教室之外
  146. 学龄前孩子生活的显著特点
    1. 深刻的依赖性——对他们来说,与照顾者的关系实际上是生死攸关的问题
  147. 学龄前孩子假装游戏也在发生变化
    1. 年幼孩子:用想象中的朋友来探索心智的可能性
    2. 学龄孩子:通过创造“异想世界”探索文化和社会的可能性
  148. 中产家庭的孩子
    1. 教养模式,让他们被过度安排:学校的课程、课外活动、家庭作业、社交生活等。孩子继续把他们的自主探索塞进忙碌的生活中,但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帮助
  149. 孩子生活在学校的教育和被控制的世界里
  150. 孩子生活在一个混乱而被忽视的世界里
  151. 非中产家庭的孩子
    1. 非中产家庭的孩子,其公共空间的消失更具破坏性。他们没有获得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用于探索,以及和同龄伙伴们一起做实验
  152. 8.7 青春期:游走在冲动与控制之间
  153. 青春期孩子的大脑,会重新呈现出学龄前孩子才具备的神经灵活性+可塑性
    1. 青春期孩子
      1. 青春期就像童年早期一样,注定会是一个创新和变革的时期
      2. 不同点:青春期孩子将要体验的不再是置身于童年保护期的安全环境中探索世界
      3. 青少年要做的是离开受保护的环境,真正靠自己去采取行动
    2. 青少年的父母
      1. 这时的工作看似极其矛盾,你要允许甚至鼓励这种转变的发生
      2. 你花费数年时间竭力地保护你的孩子远离危险,但当他们变成青少年时,你却必须弄清楚如何将他们转变成能够独立承担风险的人
  154. 有两种不同的神经和心理系统相互作用,最终把孩子转变成成年人
    1. 第一套系统: 情绪和动机
      1. 它与青春期时生物和化学上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且涉及大脑中对奖励作出反应的区域
      2. 让原本平静的10岁孩子变得焦躁不安、精力旺盛、情感强烈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让青少年渴望达成每一个目标、实现每一个愿望、体验每一种感觉
      3. 这个系统有个显著的陡峭曲线,即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意外、犯罪、自杀和吸毒的人数都急剧上升,直到青春期结束后才回落到童年时期的水平
      4. 青少年最需要的是社会性奖励,尤其是同龄人的尊敬
      5. 青春期不仅会让你的动机和情绪系统产生新的力量,还会让你远离家庭,走向同龄人的世界
    2. 第二套系统: 控制
      1. 会引导和控制那些让人沸腾的能量
      2. 是一种抑制冲动和指导决策的系统,它鼓励长期规划和延迟满足。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系统,它使掌控成为可能
      3. 这套控制系统更仰赖于学习。它在童年中期变得越来越有效,并随着你经验的增长,在青春期和成年期继续发展。通过做出一些不好的决定并加以修正,从而让你做出更好的决定
      4. 通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并查看结果,你会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规划者。专业源于经验。
  155. 9. 科技与孩子的未来
  156. 阅读是门新技术
    1. 文字的神奇之处
      1. 文字这种看似随意的符号变成让人身临其境的体验
      2. 我们的大脑起初不会阅读,这是人类最近才具备的
    2. 聪明的大脑
      1. 认知科学已经证明:就像看、说、记这些最简单的行为背后,都经过了超级复杂的脑内计算
      2. 把众多书面符号转化为思想需要一个聪明的大脑
    3. 读书的好处
      1. 如果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读书,那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阅读能力
  157. 给孩子一个世界,让其重建
    1. 父母要做的
      1. 给孩子提供一个全面、稳定、安全的数码环境,但又无法控制或保证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2. 这正是保证其自由无序、随心所欲尝试和发展的前提
    2. 这正是我们努力向孩子灌输各种传统技术、文化制度和价值观的原因,让孩子学会这些,并将它们进化到自己的时代
  158. 10. 尾声
  159. 园丁与木匠
    1. 亲子关系:园丁与花朵
      1. 为人父母就像在园子里种花,旨在提供一个营养丰富、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各式各样的鲜花茁壮成长
      2. 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强大、多样的生态系统,让他们自己创造具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2. 教养模式:木匠与木头
      1. 做木匠活,誓要将孩子按照明确的模样去雕琢
  160. 好的父母 ------------------------------------------------------------------------------------------------ · 会让孩子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童年期不断尝试和探索全新的生活和存在方式,让他们勇于冒险。风险只有在事情变坏之后才能真正被称为“风险” · 如果孩子没有机会失败,那我们作为父母就不成功 · 会支持孩子以自己未曾预料到的方式去获取成功
  161. 制图:曾兰玲 2023/10
  162. 园丁与木匠
  163. (美)艾莉森·高普尼克 ·牛津大学心理学博士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 系教授、哲学系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