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 概念
      1. 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不仅不能使其功能得到恢复、损伤结构得到修复,反而造成其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的现象
    2. 原因
      1. 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
        1. 休克时微循环的疏通,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等
      2. 溶栓疗法、冠状动脉搭桥术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
      3. 体外循环条件下的心脏手术、肺血栓剥脱术手术、心肺复苏、脑复苏等
    3. 条件
      1. 缺血时间
        1. 缺血时间短,恢复血流后可无明显的再灌注损伤
        2. 缺血时间长,恢复血供则易导致再灌注损伤
      2. 缺血程度
      3. 缺血后侧支循环容易形成者,因缺血时间缩短和缺血程度减轻,故不易发生再灌 注损伤
      4. 低温、低压、低pH、低钠、低钙,减轻再灌注损伤
  2. 发生机制
    1. 活性氧的损伤作用(启动) ROS:化学性质活泼的含氧代谢物
      1. 种类
        1. 氧自由基(OFR)
          1. 超氧阴离子
          2. 羟自由基
          3. 体内最活跃的氧自由基,对机体伤害最大
          4. 氧化作用很强
        2. 单线态氧
        3. 过氧化氢
        4. NO
        5. 脂性自由基
          1. 脂氧自由基
          2. 脂过氧自由基
          3. 氧自由基与多 价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后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
      2. 增多机制
        1. 线粒体
          1. 细胞色素氧化酶
        2. 黄嘌呤氧化酶途径
        3. 白细胞呼吸式爆发
          1. 酸磷酸(NADPH)/NADH 氧化酶
        4.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
          1. 单胺氧化酶
        5. 诱导型NOS表达增强
        6. 体内清除活性氧能力下降
      3. 引起IRI机制
        1. 膜脂质过氧化
          1. 破坏膜的正常结构
          2. 溶酶体破裂释放溶酶体酶引起细胞结构损坏
          3. 线粒体肿胀,功能障碍,产能减少
          4. 肌质网内钙泵活性降低使摄取的钙离子减少,导致细胞内钙超载
          5. 促进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生成
          6. 激活磷脂酶A2,分解膜磷脂
        2. 蛋白质失活
          1. 直接作用
          2. 间接作用
          3. 活性氧与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脂质交联,破坏酶活性所必须的脂质微环境
        3. DNA损伤
          1. 碱基修饰
          2. 主要是羟自由基、NO
        4. 细胞间基质破坏
          1. 透明质酸降解、胶原蛋白交联
          2. 细胞间基质变得疏松、弹性降低
    2. 钙超载
      1. 细胞内稳态调节
        1. 细胞内钙离子大部分位于内质网和线粒体
        2. 细胞内外浓度梯度维持依赖膜的半透性和钙转运系统的调节
      2. 产生机制
        1.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1. 细胞膜外板与糖萼分离
          2. 活性氧大量产生
          3. 激活磷脂酶,使膜磷脂降解
        2. ATP依赖性离子泵功能障碍
        3. 钠钙交换异常
        4. 儿茶酚胺增多
      3. 引起IRI机制
        1. 破坏线粒体结构和功能
          1. ATP合成减少
          2. 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道开放
        2. 促进活性氧生成
        3. 激活其他酶活性
    3. 白细胞活化 (关键原因)
      1. 缺血再灌注时白细胞增多、聚集机制
        1. 趋化因子生成增多
          1. 吸引大量白细胞浸润缺血组织或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
        2. 粘附分子生成增多
      2. 白细胞聚集引起IRI机制
        1. 阻塞微循环
          1. 无复流现象
        2. 释放活性氧
        3. 释放颗粒成分
        4. 产生各种促炎细胞因子
  3. 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1. 心肌
      1. 超微结构
        1. 基底膜部分缺损,脂膜破坏
        2. 肌原纤维出现严重收缩带,肌丝断裂、溶解
      2. 功能代谢
        1.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1. 室性心律失常(多见)
        2. 慢复流与无复流
        3. 心肌顿抑和微血管顿抑
  4. 防治原则
    1. 消除缺血原因,尽早恢复血流
    2. 控制再灌注条件
    3. 改善缺血组织能量代谢
    4. 消除活性氧
    5. 减轻钙超载
    6. 抗白细胞疗法
    7. 机体内源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