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念:意识就是对周边实物和自己的感受和知觉,连续的
-
意识的功能
-
监视内我和外部环境
- 觉察
-
调控心理资源
- 注意力:注意力只有
一个焦点,人不能一心二用
-
日常意识流
- 白日梦:从外界刺激转向内在思考
控制和调节的表现
是一种年轻的表现
-
梦
-
睡觉的重要嘛
-
反向论证,不睡觉的危害
- 注意力下降,情绪失控,连夜审讯
-
睡觉时间
- 过长或者过短都对人体健康有害
-
梦
- 弗洛伊德-心理动力学认为有意义可以释梦
-
认知学派
- 认为是对当下关注事情的表现,是思维的扩展
-
生物学认为没有意义
- 睡眠分为快速眼动睡眠(缓解疲劳)和其它睡眠
-
感知觉
-
感觉:感官接收外界刺激的感受
-
感觉适应性
- 审美疲劳
- 低调处理持续不断的信息
- 如:职场上设置干部任期制、外部人才等
-
感觉阈限(低于某个值,就感受不到)
-
差别阈值
- 韦伯系数
- 绝对阈值:超过一定的量,感觉就不再发生改变
- 初始阈值
-
知觉:大脑对感受进行组织、解释的过程
-
特点
- 选择性
- 整体性
- 意义性
- 恒常性
-
影响因素
- 对象:图像、图表
- 情景
- 主体:人格、态度、动机、经验、情绪
- 社会现象:仁者见仁,很难有共识
-
感知对比
-
对比效应:马赫带效应
- 明者更明,暗着更暗
-
社会知觉
-
归因现象
- 基本归因错误
- 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归因于个人因素,而忽略环境影响。
- 自利归因现象
- 失败的原因从其它事物身上找,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
- 注意力聚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