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液循环途径与血管功能
    1. 肺循环
      1. 起点左心室,终点右心房
    2. 体循环
      1. 起点右心室,终点右心房
    3. 血管的功能特点
      1. 动脉:送心脏血到毛细血管
      2. 静脉:送毛细血管血到回心脏
      3. 毛细血管:连接动静脉血管
      4. 弹性贮器血管
      5. 分配血管
      6. 毛细血管前阻
      7. 交换血管
      8. 容量血管
  2. 心脏生理
    1. 特性
      1. 分类
        1. 普通心肌细胞
        2. 特殊心肌细胞
          1. 窦房结细胞
          2. 自动节律性
          3. 窦性心律
          4. 浦肯野细胞
      2. 自动节律性
      3. 传导性
      4. 兴奋性
        1. 有效不应期
        2. 相对不应期
        3. 超常期
      5. 收缩性
        1. 释放钙离子,消耗ATP
        2. 自动节律性收缩
        3. 对细胞外液的钙离子浓度有明显依赖性
        4. 全或无同步
        5. 不会发生生理强直收缩
    2. 代谢特点
      1. 安静状态:脂肪为主,葡萄糖第二
      2. 剧烈运动:糖代谢产生的乳酸
      3. 低强度运动:脂肪
    3. 泵血
      1. 心动周期
        1. 收缩一次舒张一次
        2. 一分钟心动周期数
        3. 心率
      2. 泵血过程
        1. 心室收缩期
        2. 心室舒张期
      3. 指标
        1. 心率
        2. 每搏出量、射血分数
        3. 心输出量
        4. 心力储备
        5. 心室舒张功能
    4. 心音
      1. 第一心音
        1. 房室瓣关闭、心室肌收缩
      2. 第二心音
        1. 动脉血压回流、肺动脉关闭
    5. 心电图
      1. p波
      2. QTS波
      3. T波
      4. U波
      5. P-R
      6. Q-T
      7. S-T
  3. 血压生理
    1. 动脉血压
      1. 形成
        1. 外周阻力
        2. 血液充盈
        3. 心脏射血
        4. 动脉弹性储器
      2. 收缩压
      3. 舒张压
        1. 外周阻力高低
      4. 影响因素
        1. 每搏出量
        2. 心率
        3. 外周阻力
        4. 主动脉和大动脉顺应
        5.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比
    2. 运动脉搏
    3. 静脉血压
      1. 中心血脉压
      2. 影响因素
        1.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 心脏收缩力量
        3. 体位、温度
        4. 骨骼肌挤压
        5. 呼吸运动
    4. 微循环
  4. 心血管活动调节
    1. 神经调节
      1. 心脏神经支配
        1. 心交感神经
        2. 心迷走神经
      2. 血管神经支配
        1.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1. 乙酰胆碱
        2. 节后神经元
          1. 去甲状腺激素
      3. 心血管中枢
        1. 延髓心血管中枢
        2. 延髓以上部位的心血管神经元
      4. 心血管反射
        1. 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2. 化学感受性反射
        3. 本体感受性反射
    2. 体液调节
      1. 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
      2. 肾素-血管紧张素
      3. 血管升压素
    3. 局部血流调节
      1. 组织细胞
      2. 血管平滑肌
  5. 运动与心血管机能
    1. 运动时心血管功能变化
      1. 运动心率变化
      2. 每搏出量和心输出量变化
      3. 动脉血压变化
      4. 运动缺氧的影响
    2. 运动心脏特点
      1. 运动性心脏肥大
        1. 心腔扩大
        2. 心肌肥厚
      2. 运动性心动徐缓
      3. 泵血功能
    3. 运动与心血管疾病
      1. 控制预防
      2. 降低血压心率
      3. 增加骨密度蛋白降低低密度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