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法知识
-
字
-
通假字
- 字库:冥,通“溟”,大海;邪,通“耶”,句末语气词;辩,通“辨”,分别;辩,通“辨”,分辨;有,通“又”;乡,通“嚮”“向”,向前;擿,通“掷”,投,抛;朴,通“樸”,朴实。
-
古今字
- 字库:垂,后来写作“陲”;志,记载,后来写作“誌”;反,返回,后来写作“返”;知,智慧,后来写作“智”;匮,后代写成“櫃”,大型的储藏东西的器具。
-
异体字
- 字库: 飡,同“餐”。
-
词
-
词类活用
-
《北冥有鱼》中:
- 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中“水”作状语,在水面上。
- 形容词作名词:“志怪者也”中“怪”,怪异的事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上”,向上(方位名词作状语)。
- 《胠箧》中的:
1. 使动用法
“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劝”在这里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受到鼓励”。句子是说即使有高官厚禄的赏赐也不能使他们(人们)受到鼓舞。
“虽有斧钺之威弗能禁”:“禁”为使动用法,意为“使……禁止”,整句话是说即使有斧钺这样的威刑也不能使他们(人们)停止(为盗等行为)。
2. 名词作动词
“为之斗斛以量之”:“量”本是名词,量具,在这里作动词,意思是“测量”,即制作斗斛来测量东西。
“为之权衡以称之”:“称”原本是名词,秤,这里用作动词,意为“称量”,表示制作权衡(秤锤秤杆)来称量物品。
3. 动词作名词
“殚残天下之圣法”:“法”,在这里是动词“殚残”(完全破坏)的宾语,作名词用,指圣智之法、法规。
4. 形容词作动词
“攘弃仁义”:“攘弃”是抛弃的意思,“仁义”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指抛弃仁义这种行为。这里的“仁义”原本是抽象的道德概念,在句中具有了动词的性质,表示对仁义的摒弃。
-
《胠箧》中:
机关-古义:器械的关键部分。
今义:办理事务的部门或机构等,如行政机关。
世俗-古义:一般人、平常人。如文中指一般人认为的防盗小聪明。
今义: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圣-古义:文中指聪明睿智之人,含贬义。
今义: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
知-古义:智慧、智谋,如“知诈渐毒”中的“知”。
今义:知道、知识等。
- 《北冥有鱼》中:
- 海运:古义指海动(海水波动),如“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今义是海上运输。
- 天池:古义是天然形成的大水池,文中“南冥者,天池也”;今义常指高山湖泊名,如长白山天池。
- 野马:古义是游动的雾气,像“野马也,尘埃也”;今义是野生的马。
- 果然:古义是饱的样子,“腹犹果然”;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
古今异义
-
子主题 1
- 子主题 2
-
句
-
判断句
-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是鱼之乐也;此小大之辩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此亦飞之至也;
-
倒装句
- 去以六月息者也
-
省略句
- 翱翔(于)蓬篙之间;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众人匹(于)之;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
-
疑问句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之其然也;彼且奚适也;
-
宾语前置
- 而莫之夭阏者;彼且奚适也;奚以之其然也;之二虫又何知;彼且恶乎待哉;
-
状语后置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翱翔蓬蒿之间
-
双宾句
- 为之斗斛
-
道家思想
- 《庄子》的大部分思想代表道家发展的第三阶段。庄子进一步开拓了个人的幸福论、万物同一的境界以及治国理念等方面的思想。庄子认为,万物的本性和天赋的能力各有不同,但当它们充分并自由发挥天赋才能时,便同样感到快乐,因此不必强求一致。人对万事万物增加理解,就可以减少由感情造成的痛苦,这就是 “以理化情”。庄子还认为,人们的是非观念是根据他们的局限性观点建立起来的,所有这样的观点都是相对的。从更高的观点看生死、看物我、看社会,就能够超越现实的世界。
道家思想的特点与影响:
全生避害的出发点: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杨朱的方法是 “避”,通过远离世事来保护自己。但人世间有些事情无法避开,于是老子试图揭示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让人们遵循规律以调整自己的行动来趋利避害。
对儒家思想的反对:道家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儒家的一些观点和主张。老子鄙弃儒家的仁义,认为儒家所强调的道德规范和礼仪制度是对人自然本性的束缚。
对中国哲学的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儒家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道家的 “无为”“自然” 等观念,成为中国哲学中重要的概念和思想资源,对后世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