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
物质的定义
- 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世界的可知性
-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
物质的存在形式
-
绝对运动
- 时间————一维性
- 空间————三维性
- 时空
- 绝对性
- 相对性
- 可变性
- (具体时空)有限性
- 相对静止
-
从物质到意识
-
意识的产生
- 由无机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
由动物的心理到人的意识
-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
-
意识的能动作用
- 以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和创造性
- 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
- 意识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和实践活动,能够指导、控制和改造人的自身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世界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统一体
- 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 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
世界的普遍联系
-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
-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
- 事物的联系具有系统性
-
世界的永恒发展
-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新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
- 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方向
- 新事物比旧事物优越,因而具有强大生命力
- 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得到拥护和支持而取代旧事物
-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是内在统一的
-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他通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呈现出来
-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他只随着客观事物本身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
- 唯物辩证法是主观辩证发的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
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
-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基本状态和过程)
- 质、量和度(度是一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和数量界限,是质与量的统一)
-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
-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质变不仅体现和巩固量变的结果,而且会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
矛盾的同一性(又称统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一个统一体中
-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存在着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 矛盾双方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 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
矛盾的斗争性(无条件的,绝对的)
- 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的变化,为质变作准备
- 在事物质变的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维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物质的质变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 内部矛盾: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因
- 外部矛盾:事物和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发展的外因
- 矛盾的普遍性
-
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性质的特殊性
-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 矛盾两个方面的地位的特殊性
- 解决矛盾形式的特殊性
-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 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呈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
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特点
-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 辩证的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
- 新事物既克服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又保留旧事物确定的界限,是发展中的非连续性
- 保留是就联系的环节而讲的,它表明新旧事物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是发展中的连续性
- 子主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