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医生通过视觉对人体的全身、局部及排出物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注意事项
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以常衡变,动态观察
有机结合,综合判断
全身望诊
又称整体望诊,指医生通过对患者的神气、色泽、形体及姿态等进行整体观察,借以了解机体精气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作为辨别疾病性质、推断病情预后的依据。
望神
神的概念
望神的原理及意义
主要内容
1、望神的重点
两目
两目最易传神
目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地
脏腑精气充足:目光炯炯,精彩内含,两眼运动灵活,为有神
脏腑精气虚衰:目无光彩、晦暗,两眼运动呆滞,为无神
面色
人体面部皮肤的色泽,亦是神气外现的重要征象
心主藏神,其华在面,故面部皮肤的颜色及光泽的变化,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心神健旺与否。
神气充盛之象:皮肤荣润,红光满面
衰败之征:皮肤枯槁,面色晦暗
神情
是指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的综合体现,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心神健旺,脏腑精气充盛:神志清晰,思维有序,表情自然
心神已衰,脏腑精气虚衰:神识不清,思维紊乱,表情淡漠
体态
人体的形体动态也是反映神之盛衰的主要标志之一
精气充盛:形体丰满,动作敏捷,转摇自如者
精气衰败,脏腑精气虚衰:削瘦枯槁,动作迟缓,转侧艰难者
2、神的判断
得神(有神)
临床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红润!表情自然;肌肉不削,体态自如;动作灵活,反应灵敏;呼吸均匀。
说明精气充盛,体健神旺,是健康的表现。
病而有神:脏腑功能不衰,正气未伤,病多轻浅,预后良好。
少神(神气不足) 得与失之间
临床表现:精神不振,嗜睡健忘;目光乏神,双目少动;面色淡白少华;肌肉松弛,倦怠乏力,动作迟缓;气少懒言,食欲减退。
多由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减退所致。
多见于轻病或疾病恢复期的患者;素体虚弱者,平时亦多出现少神。
失神(无神)
久病虚衰的重病患者
精亏神衰而失神
临床表现: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目暗睛迷,瞳神呆滞,或目翻上视;面色晦暗无华,表情淡漠;肌肉瘦削,大肉已脱,动作失灵;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呼吸异常,气息微弱。
提示人体精气大伤,脏腑功能严重受损,机能衰竭,预后不良
邪实神乱的重病患者
邪盛扰神而失神
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或猝倒神昏,两手握固,牙关紧急,二便闭塞。
多因邪陷心包,内扰神明,或因肝风夹痰,蒙蔽清窍,皆属病情危重。
假神
指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已极度衰竭,突然出现神气暂时“好转”的假象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本已神识不清,却突然精神传佳,语言不休,想见亲人
本已目光晦暗,却突然目似有光而浮露
本已面色晦暗枯槁,却突然颧赤如妆
本已久病卧床不起,却忽思下床活动
本来毫无食欲或久不能食,而突然食欲大增或主动索食。
说明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正气将脱,阴阳即将离决,常为临终前的征兆。
神乱
指神志意识错乱失常
主要表现:焦虑恐惧,淡漠痴呆,狂躁妄动,猝然昏仆等。多见于脏躁、痴呆、癫、狂、痫等患者。
焦虑恐惧
焦虑不安、心悸不宁、或恐惧胆怯,不敢独处一室等
多由心胆气虚,心神失养所致
可见于脏躁等
淡漠痴呆
神识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哭笑无常
多因忧思气结,痰浊蒙蔽心神,或先天禀赋不足所致。
常见于癫病或痴呆等。
狂躁不安
狂妄躁动,呼笑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甚或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行不休,力逾常人
多因暴怒化火,炼津为痰,痰火扰神所致。
常见于狂病
猝然昏仆
猝然扑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口出异声,四肢抽搐,醒后如常
多与先天禀赋因素有关,因肝风夹痰,蒙蔽清窍所致
常见于痫病
注意事项
以神会神
神形相参
审慎真假
明辨得失
望色
含义:是指观察人体皮肤色泽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又称“色诊”。 色即是颜色,即色调变化;泽是光泽,即明亮度。重点是面部皮肤的色泽。
望色的原理及意义
望面色的原理
面部的色泽是由气血上荣于面而成。由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特别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
故面部的血脉丰富,脏腑气血充盈而为之所荣。面部皮肤色泽变化易于观察,脏腑虚实与气血的盛衰皆可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反映出来。
面色为望色的主要部位。
望色、泽的意义
颜色
分青赤黄白黑。颜色可以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症。五脏之色可隐现于皮肤之中。
颜色:属阴、属血,是血色之外露
光泽
皮肤的光泽是脏腑精气盛衰的表现,人体的皮肤随着精气的充养而有光泽,而精气是由脏腑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
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精气的衰盛,对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面色荣润光泽者,为脏腑精气未衰
无病或病轻
面色晦暗枯槁者,为脏腑精气已衰
病重
气的盛衰有无对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比色更为重要。明润含蓄为气至,晦暗暴露为气不至。
有气有色,脏腑精气内藏未衰
有气无色,脏腑精气泄露衰败
面部脏腑分候
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颏部候肾
常色
人体健康时面部皮肤的色泽。
我国正常人的常色特点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红黄隐隐:面部红润之色隐现于皮肤之内,由内向外诱发
胃气充足、精气内含的表现
明润含蓄:面部皮肤光明润泽,神采内含,有神气的表现。
人体精气充盛,脏腑功能正常
主色
个人生来所有、一生基本不变的肤色,属于个体肤色特征
客色
因季节、气候、昼夜等外界因素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的肤色。
病色
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露的色泽
晦暗枯槁
面部肤色暗而无光泽,是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
暴露浮现
某种面色异常明显地显露于外,是病色外现或真脏色外露的表现。
病色善恶(根据有无光泽)
善色
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亦称“气至”
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
多见于新病、轻病、其病易治,预后较好
恶色
凡五色晦暗枯槁者为恶色,亦称“气不至”
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
多见于久病、重病,其病难治,预后不良。
五色主病(“五色诊”)
根据患者面部青、赤、黄、白、黑的变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青-肝,赤-心,白-肺,黄-脾,黑-肾
青色
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由于寒邪凝滞,或气滞血瘀,或因疼痛剧烈,或因筋脉拘急,或因热盛动风,致脉络阻滞,血行不畅
面色淡青或青黑
阴寒内盛、疼痛剧烈
寒盛所致的骤起脘腹疼痛患者,如寒滞肝脉等证。
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
心阳不振,心脉闭阻之象
胸痹、真心痛等
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者
心气、心阳虚衰,心血淤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
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兼,又称苍黄)者
肝郁脾虚、血瘀水停
鼓胀,或胁下癥积
者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惊风或欲作惊风之象
高热抽搐患儿
赤色
主热证,亦可见于真寒假热之戴阳证
患者面色红赤
热迫血行,面部脉络扩张充盈,血色上荣于面
实热证
满面通红、目赤
因热性炎上,血行加速而充盈于面
脏腑火热炽盛或外感邪热亢盛患者。
虚热证
午后两颧潮红
因阴虚阳亢,虚火上炎
肺痨病患者
久病重病患者
戴阳证
面色苍白,却时而颧赤泛红如妆、游移不定
因久病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阴盛格阳,虚阳浮越
真寒假热之证
多见于久病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患者,为病情危重征象。
黄色
主脾虚、湿症
患者面色发黄,多由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不足,无以上荣于面所致;或湿邪内蕴,脾失运化,以致脾土之色外观而见面黄
萎黄
面色黄而枯槁无光
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因脾胃虚衰,无以运化水谷精微,气血化生无源,机体失养所致
黄胖
面色黄而虚浮
属脾虚湿蕴,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泛滥肌肤所致。
黄疸
面目一身俱黄
阳黄
黄而鲜明如橘皮
多由湿热蕴结所致
阴黄
晦暗如烟熏者
多因寒湿困阻
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
虚证患者面色白
气血亏虚,或失血、夺气,气血不能上荣于面
寒证患者面色白
寒凝气收,脉络收缩,血行迟滞;或阳气虚弱,推动无力,以致运行于面的血液减少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者
多属气血不足,或见于失血患者
面色㿠白者
多属阳虚寒证;
面色苍白伴大出血者
脱血
㿠白虚浮者
多属阳虚水泛
面色苍白伴四肢厥冷、冷汗淋漓
多属阳气暴脱之亡阳证
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疼痛
肾属水,其色黑,故肾虚患者多面见黑色。
肾阳虚衰,阴寒内盛,血失温养,或寒凝经脉,瘀阻不通则痛,或阳虚水饮内停,皆可导致脉络拘急,血行不畅,故寒证、痛症、血瘀、水饮患者可见面色黑。
面色黧黑晦暗
多属肾阳亏虚,为阳虚火衰,失于温煦,浊阴上泛所致。
面色黑而干焦
多属肾阴亏虚,为阳虚火衰,失于温煦,浊阴上泛所致
面色紫暗䵩黑,伴有肌肤甲错
多属瘀血,为瘀阻脉络,肌肤失养所致
眼眶周围发黑
多属肾虚水饮内停,或寒湿带下
望色十法
根据面部皮肤色泽的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十类变化,以分析病变性质、部位及其转归的方法。
浮表沉里,清阳浊阴,微虚甚实,散新抟久,泽轻夭重(泽易夭难)
望色的注意事项
望形
含义:指通过观察患者形体的强弱、胖瘦及体型特点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又称望形体。
人体的形体与内脏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审察形体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望形的原理及意义
“五体”:皮脉肉筋骨
内容
1形体强弱
要将形体的外在表现与机体的功能状态、神的盛衰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
体强
体弱
2 形体胖瘦
肥胖
形盛气虚:神疲乏力,肉松皮缓
消瘦
气的强弱尤为重要
注意事项
3 形体体质
含义。 体质内在基础是:形态结构
阴脏人
阳脏人
平脏人
望态
含义:望态又称望姿态,是指观察患者的动静姿态和肢体异常动作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态的原理及意义
望态的内容
望诊八法
动静姿态
疾病状态下,常表现出肢体动静失调,或不能运动,或出于强迫、被动、护持等特殊状态。
坐姿
坐而仰首
多见于哮病、肺胀,多因痰饮停肺,肺气壅滞
坐而喜俯,少气懒言
多属气虚体弱
但卧不能坐,坐则晕眩,不耐久坐
多为肝阳化风,或气血俱虚、夺气脱血
但坐不得卧,卧则咳逆
多为肺气壅滞,气逆于上,或心阳不足,水气凌心
坐卧不宁
烦躁之征,或腹满胀痛之故
坐时常以手抱头,头倾不能昂,凝神直视
为精神衰败
卧姿
卧时常喜向内,喜静懒动,身重不能转侧
多属阴证、寒证、虚证
卧时常喜向外,身轻自能转侧,躁动不安
多属阳证、热证、实证
仰卧伸足,掀去衣被
多属实热证
蜷卧缩足,喜加衣被者
多属虚寒证
立姿
行走站立不稳,如坐舟车,不能自持,常并见于眩晕
多属肝风内动或气血亏虚
不耐久立,立则常欲倚物支撑
多属气血虚衰
坐立时常以手扪心,闭目蹙额
多见于心虚怔忡
以手护腹,俯身前倾者
多为腹痛之征,即所谓护处必痛
行态
行走时身体震动不安
是肝风内动或筋骨亏虚
行走之际,突然止步不前,以手护心,不敢行动
多为真心痛
以手护腰,弯腰曲背,转摇不便,行动艰难
多为腰腿病
异常动作
患者的动静姿态与疾病关系密切,不同的疾病可产生不同的病态,观察患者肢体的异常动作有助于疾病的诊断。风主动,善行而数变,风气通于肝,形体的异常动作常与风和肝关系密切。
颤动
手足蠕动
手足拘急
四肢抽搐
角弓反张
循衣摸床
猝然跌倒
中风(口歪眼斜,半身不遂)
闭证
大小便闭,牙关紧闭,神昏、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
脱证
神昏、口开手撒,二便失禁
舞蹈病状
痹病
定义:四肢关节肿痛,屈伸不利,以致动作困难者
风寒湿三邪侵犯关节,气血痹阻不通
痛痹
寒痹
热痹
关节红肿热痛
行痹
风痹
着痹
湿痹
神清
中经络,中风后遗症
瘘病
肢体软弱无力,肌肉萎缩,行动受阻,不痛。
阳明湿热或脾胃气虚或肝肾不足
衰惫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