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代茶叶分作团饼茶(片茶、团茶、饼茶)和散茶(草茶)两大类。团饼茶指的是蒸压成片的茶。散茶是采摘芽叶后经蒸青干燥而成的茶。
  2. 宋 代 茶 坊 的 那 些 茶
  3. 团饼茶
  4. 青凤髓
    1. 青凤髓是北苑茶中的一种,属于蒸青紧压茶。《红楼梦》中所说的“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翠斝贮琼浆”就是这种茶。
  5. 散茶/草茶
  6. 双井白芽茶
    1. 民间制作的茶称为草茶。产于江西省修水县的双井茶便是草茶中的佼佼者。欧阳修认为“十斤茶养一两芽”的双井白芽是草茶中最好的。黄庭坚、司马光、苏轼、杨万里、梅尧臣等也多次赋诗赞颂。
  7. 灵隐佛茶
    1. 唐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灵隐佛茶被认为始于唐而盛于南宋。北宋时期的灵隐佛茶是一种蒸青草茶。现在的灵隐佛茶是西湖龙井。
  8. 紫苏饮子
    1. 在古代也称为“紫苏熟水”,熟水即古代的饮料。制备紫苏熟水需要将紫苏叶用火炙逼出其香味,冲泡饮用于茶叶类似,强调热饮。
  9. 北苑贡茶——官方主流
    1. 北宋时期最顶端的茶品当属产于建州的北苑官焙(贡茶)。这是一种源于唐代福州研膏茶工艺的蒸青紧压团茶。
      1. 北苑贡茶又名龙凤团茶(剧中茶名之一),不是因为加了龙脑香,而是因为压制团茶的模具上雕有龙凤图案所紧压出的茶又龙凤的图案。这种茶一般人家并不容易喝到。
  10. 宋代“点茶”之风盛行,《梦华录》就对“点茶”进行细致的展示。
  11. 茶百戏
  12. 煎茶
  13. 煎茶源于唐朝。宋朝的煎茶更多强调茶的原味,力图找到一种清淡、虚无的境界。煎茶是将制好的茶饼拿去炙烤,研磨成粉末待用,另一边煮泡茶的水第一次沸腾时加入盐,再次沸腾时加入茶末,等再次沸腾时倒出饮用。
  14. 茶百戏又称为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采用“下汤运匕”即汤瓶注汤或用茶匙加水,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不同于咖啡拉花等采用不同颜色叠加的方法。 茶百戏大致分为12个步骤:
  15. 宋 代 的 喝 茶 方 式
  16. 分茶
  17. 击拂
  18. 再注汤
  19. 调膏
  20. 注汤
  21. 取茶粉
  22. 烫盏
  23. 候汤
  24. 碎茶
  25. 碾茶
  26. 罗茶
  27. 炙茶
  28. 置托
    1. 汤花呈现出美丽的颜色之后,将茶盏置于漆器或同材质茶托之上。
  29. 击拂
    1. 一边注水,一边用茶筅击拂茶汤,使茶汤出现稳定而持久的泡沫。
  30. 注汤
    1. 用执壶注入少量的水,先将茶粉调成均匀的茶膏。
  31. 入盏
    1. 用清洁流动的活水烧至第二沸,冲涤茶盏,趁着茶盏还有温度,拨入茶粉。
  32. 罗茶
    1. 磨好的茶粉放入罗绢做的筛网中,细筛几遍到“绝细”。
  33. 碾茶
    1. 把敲碎的茶块放入碾槽或石磨中,快速地将其碾为粉末。
  34. 碎茶
    1. 将茶饼用干净的纸密密包裹起来,放在木质茶臼里捣碎。
  35. 炙茶
    1. 将保存的茶饼取出,放在微火上稍作炙烤,去除水份。
  36. 点茶
  37. 生产黑瓷的青瓷窖场
  38. 江西吉州窑
  39. 山西榆次窑
  40. 福建建阳窑(建窑)
  41. 福建建窑最为著名。该窑层向宫廷进贡茶盏,外地刻有“进盏”、“供御”等字样。
  42. 茶盏
  43. 宋徽宗《大观茶论》提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方兴胜览》也讲,“茶色白,入黑盏,水痕易验,兔毫盏之所以为贵也。”
  44. 宋徽宗推出斗色标准
  45. 斗茶令
    1. 古人在斗茶时行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
  46. 味道
    1. 茶叶香气、茶汤醇度
  47. 泡沫
    1. 细腻程度
    2. 持续时间
    3. 茶汤烹至沸腾,茶沫与茶器边缘相凝而不溢出的程度,称为咬盏。咬盏维持越久,越有胜算
  48. 茶色
    1. 纯白
    2. 清白
    3. 灰白
    4. 黄白
  49. 点茶的发展,衍生了斗茶风气。斗茶,又称为茗战、斗茗,始于唐,盛于宋。 斗茶比拼3个方面:
    1. 为了判断茶色是否鲜白,故所用斗茶茶具皆以黑釉瓷器为主。宋朝斗茶所选的黑瓷茶盏中,兔毫盏、油滴盏、玳瑁盏和木叶盏最具艺术价值。
  50. 斗茶
  51. 宋 代 的 喝 茶 方 式
  52. 油滴盏
    1. 油滴纹:釉料中的铁形成结晶体,并聚成黑色油滴斑状,降温熄灭后,结晶颗粒保留在釉层中。在釉面上呈银灰色和褐色斑点,如珍珠般耀眼夺目。
  53. 木叶盏
    1. 木叶盏,又称树叶盏。盏内装饰有木叶纹的黑釉茶盏,是吉州窑传统制瓷技艺的代表性作品。
    2. 木叶盏制作时,把天然树叶浸水腐蚀脉络后,沾釉贴在器物上烧制而成。一般是一片叶子贴在盏心,也有贴在盏壁、盏口的,或二叶重叠的。
  54. 玳瑁盏
    1. 玳瑁纹:在黑色釉面下出现褐黄、铁锈色斑点。因釉色和玳瑁甲色相似,所以称为玳瑁纹。(玳瑁是一种海龟科动物)
    2. 它和鹧鸪鸟的羽毛花纹也近似,又可称为鹧鸪斑。
    3. 玳瑁盏是江西吉州窑独创的标志性品种。
  55. 兔毫盏
    1. 兔毫纹:釉中的铁质在高温中聚集,流动后产生丝毛状,因细密如兔毛,故称这一纹路为兔毫纹。
    2. 兔毫釉,亦称“兔毫花”、“丝毛釉”,是宋代黑釉中最为流行和特殊的品种。
  56. 《君台观左右账记》提到: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57. 黑釉茶盏,造型极简内敛,釉面温润有光。会根据釉面上布满的由氧化铁结晶而成的不同斑纹来命名。
  58. 宋代斗茶 · 黑釉茶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