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地水体
-
主要类型:
- 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
特点
- (1)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
- (2)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
主要作用
-
(1)影响自然环境
- 调节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
(2)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 ①提供淡水资源。
- ②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
水、水体和水圈
- 水在自然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
陆地水的概况
- 概念 分布在陆地上(包括地上和地下)的各种水体的总称
- 构成 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 储量 约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 意义 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淡水来源
- 主体 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直接利用不多
- 分类
-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方式
-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
- (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 (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
1.关系:
- 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
2.河流与湖泊
-
(1)河流中下游的湖泊
- 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削减、延缓干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
- (2)有的河流发源于山地的湖泊,例如我国的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 (3)在内流区,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一旦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会干涸。
-
3.河流与地下水
-
河流与地下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
- (1)当河流涨水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这时河流补给地下水,如图1。
- (2)当河流水位下降,并低于地下水位时,则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如图2。
-
4.河流与冰川、积雪
-
(1)影响因素:
- 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
(2)补给差异:
- ①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
- ②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
5、五种河流补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