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社会
-
旧石器时期
-
艺术特点
-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艺术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也被称为史前艺术,欧洲的洞穴艺术大约在12000年前延续到中石器时代,由于这对应于最后一次冰期的最后阶段,上旧石器时代艺术也被称为“冰河时代艺术”。
-
艺术种类
- 包括岩石和洞穴绘画,珠宝,绘画,雕刻,粘土,骨头,鹿茸,石头,象牙,乐器和长笛。
-
代表作品
- 由德国赫伦施泰因-施塔德尔出土的一件较大的雕像年代略晚于绍韦的绘画,它不足三十厘米高,展现的是一头站立的半人半猫科动物,用猛犸象牙雕刻而成,是人身猫科动物头的混种雕像,约公元前40000前28000年,高28.1厘米,用原始的石器工具雕刻、打磨而成
-
新石器时期
-
历史概况
- 从距今1万多年前开始,人类发展进入以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产生规模和复杂程度都前所未有的各种艺术活动,包括制陶、雕塑、绘画和大型建筑等形式。
-
代表作品
-
红陶兽形壶
- 此器通高21.8、通长22.3、体宽14.5、足高7.9-8.4厘米,这是一件盛酒或盛水容器。
夹砂红陶质,通体磨光,圆面耸耳,遍施红色陶衣,光润亮泽。
拱鼻,张口,鼓腹,四足,短尾上翘,耳穿小孔,背装弧形提手,尾根部一筒形注水口,可受水,嘴可出水,体肥壮,好像正在张着嘴巴向它的主人乞讨食物。
-
皇帝时期
-
原始绘画
- 装饰性图案画
- 写实性绘画
-
原始绘画代表作品
-
鹳鱼石斧图
-
《鹳鱼石斧图》已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勾勒与没骨两种基本艺术表现手法。
直接用色彩平涂形体,而鱼、斧则根据不同的审美需求用粗浓的线条勾勒轮廓,转折、起伏、刚柔互用的绘制,以表现物的形态与神情,达到形神兼备的审美要求。
图中鹳与鱼面对石斧,寓意着先民对劳动生活的特殊审美气质,与对劳动工具的崇拜,以祈求工具保佑人们吉祥、平安和丰收的生活。
-
夏 商
-
艺术特点
- 具有古朴与雄浑的特点,比较的原始。以青铜艺术为主流
-
代表文物
-
铜爵
- 铜爵是古代一种酒器。用于温酒和饮酒。相当于后世的酒杯
-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
-
概况
- 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
地位
-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
西周
-
代表作品
-
利簋
-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
利簋采用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即上圆下方的形制,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
-
地位
- 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
春秋
-
艺术特点
-
绘画
- 中国春秋时代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
-
代表作品
- 春秋嵌红铜青铜壶
- 生成于公元前770年至476年。从繁密缠绕的螭龙纹(或称虺纹)发展到全景式的人类水陆攻战和狩猎纹的纹型,体现了春秋与战国时期突变式的创作变化。
上有细腻、灵巧、密集的虺纹是春秋文化的典型特征,并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然后向简约的方向发展。
-
战国
-
艺术特点
- 1.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
2.受思想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影响,凸显出构思精巧、清新、活泼的特色。
-
代表文物
-
战国曾侯乙编钟
-
概况
- 长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它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工艺技术,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
-
地位
- 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镇馆之宝”。
-
秦
-
秦兵马俑
- 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
商鞅方
- 商鞅方升深2.3厘米,通长18.7厘米,宽6.9厘米,重0.7千克,也就比一个成年人的手掌略大。
它是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是“我国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
汉
-
艺术特点
- 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艺术基本特征是各种文化大融合,美学风格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铺天盖地,这也似乎“笨拙”。然而,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
-
东汉
-
铜奔马
- 又名“马踏飞燕”。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
西汉
- 西汉帛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