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放大镜
    1. 放大镜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镜片又叫( 凹透镜)。
    2. 特点:( 透明)、( 中央厚 )、(边缘薄)
    3. 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 1.2怎样放得更大
    1. 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 两个凸透镜 )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 两个凸透镜的位置关系是( 平行 ),上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下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 物镜 )。
    3. 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 光学显微镜)。( 光学 )显微镜能把物体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3. 1.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 显微镜使用步骤:( 安放 、对光 、 放片 、 调焦 、 观察 )
    2. 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图像越( 大),视野反而越( 小 )
    3. 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倒 )像,即上下( 相反 ),左右( 相反)。(填相反/相同)。例:实际是“P”,看到的是“ ( d )”。
    4. 显微镜放大倍数=( 目镜 )倍数 X( 物镜 )倍数
    5. 昆虫头上的( 触角 )就是它们的“鼻子”;蝴蝶的彩色翅膀由许多(小鳞片)组成;苍蝇的(复眼)能看到360度范围的物体。
  4. 1.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
    2.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7步:(擦、滴、撕、展、盖、染、吸)
    3. 取洋葱(内)表皮制作玻片;用(镊子)夹取盖玻片,放盖玻片要轻轻放,防止产生(气泡);用(碘液)进行染色,目的是便于(观察)。
    4. 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大体为(长方形),其中的染色最深的小黑点是(细胞核)。
  5. 1.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1. 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3.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4. 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
    5. 仅由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太阳虫、细菌等。
  6.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 提前一星期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加入干草的作用是给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培养微生物的水需要来自(池塘或鱼缸)的水。
    2. 从靠近(水面处)取水制作玻片。
    3. 控制微生物运动速度的方法:1、在往载玻片上滴水前先加入(脱脂棉纤维);2、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
    4. 人们通常将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统称为 (微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其实,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如属于真菌的(蘑菇、木耳)等
    5. 显微镜之父荷兰的(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
  7. 1.7微生物与健康
    1. 疾病的元凶是(细菌)和(病毒)。科学家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疫苗)。(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我们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
    2. 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3. 微生物“利”的一面:微生物可以加入到食品中进行发酵,例如(面包、酸奶、红酒);利用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4. 微生物“弊”的一面:使食物(发霉),霉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保持(低温干燥)可以防霉。
  8. 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