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营养要素及其功能
    1. 碳源
      1. 定义
      2. 功能
        1. 原料:合成细胞物质及代谢物
        2. 提供能源
      3. 营养类型
        1. 自养微生物
          1. 无机碳源
        2. 异养微生物
          1. 有机碳源
    2. 氮源
      1. 定义
      2. 功能
        1. 原料:蛋白质、核酸等
        2. 少数细菌可以铵盐、硝酸盐等
      3. 应用
    3. 能源
      1. 定义
      2. 营养型
        1. 化能营养型
          1. 无机物
          2. 有机物
          3. 黑暗食物链
        2. 光能营养型
          1. 自养
          2. 异养
    4. 生长因子
      1. 定义
        1. 广义
        2. 狭义
      2. 营养型
        1. 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
        2. 生长因子异样型微生物
      3. 来源
        1. 酵母膏,玉米浆,肝浸液,麦芽汁,其他新鲜的动植物汁液
    5. 无机盐
      1. 定义
      2. 种类
        1. 大量元素
          1. P,S,K,Mg,Ca,Na,Fe
        2. 微量元素
          1. Cu,Zn,Mn,Mo,Co
      3. 生理功能
        1. 大量元素
          1. 一般功能
          2. 特殊功能
        2. 微量元素
          1. 酶的激活剂
          2. 特殊分子结构成分
      1. 功能
        1. 1,2,3,4,5
  2. 3、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1. 单纯扩散
      1. 定义
      2. 特点
        1. 扩散动力:膜两侧的浓度梯度
        2. 不消耗能量,无载体参与,不能逆浓度运输
        3. 在扩散过程中无任何反应发生
    2. 促进扩散
      1. 特点
        1. 不消耗能量
        2. 参与运输的物质本身的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
        3. 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4. 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5. 需要载体参与
    3. 主动转运
      1.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不变
      2. 浓度:逆浓度
      3. 耗能
    4. 集团转位
      1. 既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的参与、又要耗能且发生分子结构的变化
      2. 浓度:逆浓度
      3. 耗能
      4. 对象:原核生物转运核苷酸
  3.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1. 四大营养类型
      1. 光能自养型
        1. 能源:光
        2. 主要碳源:CO2
        3. 放氧型光合作用:蓝细菌,显微藻类
        4. 非放氧型光合作用:紫色细菌,蓝色细菌
      2. 光能异养型
        1. 能源:光
        2. 主要碳源:有机物
        3. 供氢体:有机物
        4. 光能营养型生物
          1. 产氧
          2. 真核生物:藻类和绿色植物
          3. 原核生物:蓝细菌
          4. 不产氧
          5. 古生菌:嗜盐菌
          6. 真细菌 光合细菌
          7. 绿色细菌
          8. 紫色细菌
      3. 化能自养型
        1. 碳源:CO2
        2. 能源:还原态无机物质,铵根离子,亚硝酸根,S,H2
        3. 细菌类型
          1. 氢细菌
          2. 硫化细菌
          3. 铁细菌
          4. 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
      4. 化能异养型
        1. 能源
        2. 基本碳源
        3. 氢供体
      5. 有机物
  4. 4、培养基
    1. 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
      1. 1、目的明确
      2. 2、营养协调
      3. 3、理化适宜
        1. PH
        2. 渗透压和水活度
        3. 氧化还原势
      4. 4、经济节约
    2. 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
      1. 1、生态模拟
      2. 2、参阅文献
      3. 3、精心设计
      4. 4、试验比较
    3. 培养基的类型
      1. 按化学组成分
        1. 天然培养基
        2. 合成培养基
        3. 半合成培养基
      2. 按物理状态分
        1. 固体培养基
        2. 半固体培养基
        3. 液体培养基
      3. 按应用用途分
        1. 选择培养基
          1. 投其所好
          2. 取其所抗
        2. 鉴别培养基
          1. 显色反应
          2. 水解圈
          3. 晕圈
        3. 鉴别培养基(EMB)
          1. 革兰氏阳性细菌
          2. 受抑制
          3. 革兰氏阴性细菌
          4. 能发酵乳糖,产酸
          5. 产酸能力强,菌落透射光下紫色,反射光下绿色金属闪光
          6. 产酸能力弱,菌落棕色
          7. 肠杆菌属
          8. 沙雷氏菌属
          9. 克雷伯氏菌属
          10. 哈夫尼菌属
          11. 不能发酵乳糖,不产酸,菌落无色透明
          12. 变形菌属
          13. 沙门氏菌属
          14. 志贺氏菌属
        4. 补充
          1. 器皿的灭菌
          2. 干热空气:160-170摄氏度,1-2小时
          3. 无菌室的消毒
          4. 化花药物熏蒸(苯酚;高锰酸钾+甲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