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行淳之介
- 人物简介
- 吉行淳之介(よしゆき じゅんのすけ,1924年4月13日-1994年7月26日)战后日本小说家、随笔家。
吉行淳之介出生于冈山县。他曾就读于东京大学英文科,但中途退学。他凭借作品《骤雨》获得了芥川奖。作为“第三新人”之一,他以《砂の上の植物群》、《暗室》等作品,通过性这一媒介探索人性,获得了高度评价。同时,他也以自己的少年时期为素材创作了小说而闻名。他还写了很多散文和对话录。另一方面,他在文坛的活动也很活跃,曾担任多个文学奖的评委。他是日本艺术院的会员。
作为具有私小说性质的纯文学和艺术倾向的作品,他有《砂の上の植物群》(沙地上的植物群)、《暗室》、《夕暮まで》(直到黄昏)等长篇小说,以及《男と女の子》(男孩和女孩)、《焔の中》(在火焰中)、《出口・廃墟の眺め》(出口·废墟之景)等中篇小说,还有带有奇妙风味的短篇小说《鞄の中身》(包里的东西)等。在大众文学方面,他的作品包括《すれすれ》(擦肩而过)、《にせドンファン》(假唐璜)、《鼠小僧次郎吉》等。此外,他还有许多轻妙的随笔,如《軽薄のすすめ》(轻浮的推荐),拥有众多粉丝。
多年来,他一直在周刊杂志上连载对话专栏,作为“座談の名手”(对话高手)而闻名,这些对话被收录在《軽薄対談》(轻浮对话)、《恐怖対談》(恐怖对话)等作品中。他还翻译了亨利·米勒的《爱与笑的夜晚》和井原西鹤的《好色一代男》的现代日语版。
- 上野观点
- 作为文坛著名的风流公子,他热衷于描写娼妓的世界,将女性视为满足自己性欲的对象。他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对女性的物化,夸耀自己与众多女性的性经历,把女性当作一种可以随意摆弄的存在,如在小说《砂石上的植物群》中,描写工薪族将对生活的郁闷愤怒发泄在娼妓身上,体现出对女性的不尊重。
- 奥本大三郎指出他属于厌女思想谱系中的作家,他虽受女性读者欢迎,但这种欢迎实则是一种误解,女性读者从他的作品中读到的并非真实的女人,而是他对女人的幻想。他的行为反映出男性通过对女性的性支配来证明自己的 “男人气”,在他的观念里,女性只是男性欲望的客体,他对女性的描写是一种对女性的 “他者化”,将女性置于被控制和被利用的地位,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性需求。
-
永井荷风
- 人物简介
- 永井荷风(日语:ながい かふう Nagai Kafuu,1879年12月3日—1959年4月30日),近代日本著名作家、随笔家。本名是永井壮吉。号金阜山人(日语:きんぷさんじん)、断肠亭(日语:だんちょうてい)等。日本艺术院院士、文化功劳者、文化勋章获得者。
永井荷风出生于东京市小石川(现为文京区)。父亲久一郎是大实业家,但荷风一直沉湎于落语和歌舞伎的世界里。父亲为了让荷风成为实业家而派他去美国,但是荷风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后便去了法国,接触了同时代的法国文学后回国。明治末期,荷风在老师森鸥外的推荐下成为庆应义塾的教授。他对明治维新后江户文化的崩坏十分痛惜,此后一直坚持以江户时代为背景进行戏剧创作。
代表作有《濹东绮谭》(1937)、《断肠亭日乘》(1917―1959 年间日记,七卷)等,1992 年岩波书店出版的《新版荷风全集》共有三十卷,周作人在 1930 年代对其随笔十分推崇。
- 上野观点
- 出没于花柳巷,喜欢与娼妓交往,他隐去作家身份与娼妓相处,虽看似对她们有一定的理解和同情,但实际上他从未真正将娼妓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人。例如,他在《濹东绮谭》中对娼妓的描写,虽然展现了她们的生活困境,但也透露出他对娼妓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并且在与娼妓的关系中,他始终保持着一种控制者的姿态,不允许娼妓越界侵入自己的 “领地”。
- 永井荷风也是厌女思想谱系中的作家,他对娼妓的态度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双重标准。他一方面享受与娼妓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在内心深处轻视她们,将她们视为与自己不同的 “他者”。他在与娼妓的交往中,更多地是在满足自己的情感和性需求,而不是真正地尊重和关心她们。他的行为反映出男性在性别关系中的优越感和对女性的支配欲,通过与娼妓的这种特殊关系来维持自己在社会性别秩序中的主导地位。
-
堀江贵文
- 人物简介
- 堀江贵文(日语:堀江 貴文/ほりえ たかふみ Horie Takafumi,1972年10月29日—)出生于日本九州福冈县八女市,日本著名青年 IT 实业家,日本知名门户网站“Livedoor”的前总经理。因长得跟哆啦A梦相似,而被昵称为“堀江A梦”(Horiemon)。
堀江的父亲是上班族,母亲来自农家。他就读于久留米大学附设高中,之后考上东京大学文学院,但在1995年与两名东京大学同学集资600万日元成立只有七坪大的网页制作工作室“Livin' on the Edge”之后就辍学。他的公司迅速发展,在2000年时成功登上东京证交所,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也就是现在的LiveDoor。
2005年9月,堀江受到自民党的邀请,在广岛县第6区参选第44届日本众议院议员总选举;但是最后败于无党籍参选人龟井静香,无缘进入政坛。
2006年1月以前,少年得志的堀江难免盛气凌人,私人生活极尽奢华之能事,还不时宣扬“金钱万能”的惊人豪语,拜金主义的作风引人侧目。他在日本国内以法拉利跑车代步,旅行时搭的是私人飞机。
2006年4月27日,堀江被羁押约三个月后,被以三亿日圆交保,从此几乎足不出户的待在东京都港区六本木新城的寓所内,生活低调。
堀江曾和模特儿西村美保同居,也曾和女星吉川雏乃传过绯闻。他在1999年跟LiveDoor的一位女职员奉子成婚,但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两年。
淈江也是一名太空发展推动者,发表过不少言论支持发展火箭及太空科技。而他自己在受到邀请后亦在1999年加入由浅利义远、野田笃司、笹本祐一等人组成的夏天火箭团,并亲手制作液态燃料火箭。在火箭引擎一号机初步测试成功之后,堀江成立SNS公司以得到更正式的对外沟通途径。虽然夏天火箭团的火箭一号在北海道发射时他因为要在东京召开相关记者会而未能亲眼见证,二号至五号机发展时他正被监禁中,但是在六号机发射时他有在现场出现。
- 上野观点
- 堀江贵文曾有 “女人跟着钱来” 的言论,这一表述体现出他将女性视为可以用金钱换取的对象,将女性物化为一种追逐金钱的附属品,反映出他对女性的轻视和不尊重,把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地位简单归结为对金钱的追逐,忽视了女性的人格和情感需求。
- 此言论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厌女思想,认为女性是可以被金钱所左右的群体,在他的观念里,男性凭借财富就可以吸引女性,将女性置于一种被动和从属的地位,这种观点是典型的男性中心主义思维,强化了性别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把女性当作男性经济实力的一种证明和附属,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歧视。
-
大江健三郎
- 人物简介
- 大江健三郎(日语:大江 健三郎/おおえ けんざぶろう ,1935年1月31日—2023年3月3日),日本当代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出生于日本四国偏僻的山村,在东京大学修读法国文学,1957年正式踏上文坛时便赢得了“学生作家”、“川端康成第二”等赞语。
1994年,他因作品中“存在着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契机、崭新的见解、充满凝练形象的诗这种‘变异的现实主义’,让他回归自我主题的强烈迷恋消除了语言等障碍”而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右翼认为“持续批评日本的态度”才是大江被瑞典学院青睐的原因。大江本人的解释是,他的获奖是“边缘(文学)对中心的胜利”(他认为从文化角度上看,日本应该被视为世界的边缘)。
大江在1960年随野间宏等日本作家首度访问中国,会见了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曹禺等文化界领导和许广平、赵树理等文化人,还游历了上海,在巴金和孔罗荪陪同下欣赏了越剧。
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大江随井上靖等日本作家再次到中国访问,游历了丝路。其后于2000年、2001年、2002年、2006年、2009年共7次访问中国。
2000年9月28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度向中国学术界发表讲演:〈北京演讲二〇〇〇〉(许金龙汉译,收入《大江健三郎自选随笔集》汉语版)。2006年9月9日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中国学术界再次发表讲演:〈北京演讲二〇〇六〉(作者自订题名,有些传媒另改标题〈始自于绝望的希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自白〉)。同年9月10日上午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首次向中国的青少年发表讲演:〈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讲演〉(许金龙汉译)。大江在北京欣赏了京剧,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和故宫博物院,还游历了南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与几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座谈。
大江于2007年11月出版的小说《优美的安娜贝尔·李 寒彻颤栗早逝去》(‘腊たしアナベル・リイ 総毛立ちつ身まかりつ’)评上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合办的“2008年度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是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的第7届得奖作品,同时得到了第1届“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微山湖奖”(另2部得微山湖奖的作品是澳大利亚作家亚历克斯·米勒的《别了,那道风景》和英国作家拉塞尔·塞林·琼斯的《太阳来的十秒钟》)。大江亲自给《优美的安娜贝尔·李 寒彻颤栗早逝去》许金龙译本写了1篇〈致中国读者〉。
2009年1月16日,大江亲自出席,在中国北京领取了“微山湖奖”。
- 上野观点
- 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对女性主义充满戒备的奚落和露骨的厌恶同性恋的言辞,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女性和性少数群体的歧视。
- 大江健三郎的这种表现反映出他在性别观念上的保守和狭隘。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厌女和恐同情绪,表明他深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将女性和同性恋群体视为异类,试图通过贬低和排斥他们来维护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和异性恋霸权。这种态度不仅伤害了女性和性少数群体的感情,也阻碍了社会在性别平等和多元性取向包容方面的进步,显示出他在思想意识上未能摆脱厌女症的束缚,成为厌女文化的传播者之一。
-
三岛由纪夫
- 人物简介
- 三岛由纪夫(日语:三島 由紀夫/みしま ゆきお Mishima Yukio,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本名平冈公威(平岡 公威/ひらおか きみたけ Hiraoka Kimitake),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与日本民族主义者。三岛由纪夫是日本战后文学的大师之一,在日本文坛拥有高度声誉。
三岛由纪夫诸多作品中,以1956年出版的《金阁寺》最为人所熟知,这是部充满悲剧性幻灭美学的作品,奥野健男当时曾赞赏该小说:“这是三岛文学的最高水准,三岛美学的集大成,本年度文坛的最大丰收。”三岛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假面自白》《潮骚》等。除了日本国内,三岛的作品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评价,甚至有人誉称他为“日本的海明威”“当代日本的列奥纳多·达·芬奇”。1963-1968年间(除1966年)五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亦为史上最年轻获提名作家(与吉卜林同为38岁获提名)。1968年,川端康成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一直到1970年过世前,三岛由纪夫则未再被推荐诺贝尔奖。三岛由纪夫也是著作获得翻译成英文等外国语版最多的当代作家。
三岛后来更加倾向政治活动,在日本自卫队体验入队,并建立了民兵组织楯之会。三岛于1970年11月25日同其他四名楯之会成员于东京的市谷驻屯地劫持了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今东部方面队)的总监。于露台发表政变演说,但完全没有获得自卫官们的支持,三岛立即选择了切腹自杀。这一事件对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日本的文学界和政治运动产生了诸如日本的新右派的建立等强烈的影响。
- 上野观点
- 三岛由纪夫断言 “讲逻辑的女人不存在”“女人不讲逻辑”,通过这种简单而刻板的论断将女性一概而论地定义为不讲逻辑的群体,从而将女性他者化,排除在理性和逻辑的范畴之外,体现了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是厌女症在语言和观念上的表现。
- 三岛由纪夫的这种观点是典型的性别刻板印象,反映出他在性别认知上的狭隘和偏见。他以自己主观的标准来评判女性,否定女性的理性能力,这种言论不仅贬低了女性的价值,也强化了社会对女性的固有偏见。在厌女症的语境下,这种对女性的贬低性定义有助于维护男性的优越地位,将女性置于从属和被歧视的地位,阻碍了性别平等的实现,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中厌女观念的盛行和对女性的不公正评价体系。
-
斋藤环
- 人物简介
- 斋藤环(日语:斎藤 環/さいとう たまき Saitō Tamaki,1961年9月24日—),是日本精神病学家、评论家。在文学评论、性别研究等方面有所涉足。
目前为筑波大学医学医疗系社会精神保健学教授,曾获2010年日本病迹学会赏、2013年第11届角川财团学艺赏。
他是医学博士、精神保健指定医生、筑波大学医学医疗系社会精神保健学教授、公益社团法人青少年健康中心的参与者、开放式对话网络日本(ODNJP)的联合代表。曾获得日本病迹学会奖、角川财团学艺奖。
他专门研究青春期和青年期的精神病理学,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漫画、动画等现代文化。他的著作包括《社会的ひきこもり》(社会性隐居)(1998年)、《思春期ポストモダン》(青春期后现代)(2010年)、《承認をめぐる病》(围绕认同的疾病)(2013年)等。
- 上野观点
- 斋藤环在对酒井顺子《败犬的远吠》的评论中,将结婚(= 被男人选上)这种男人的价值观置于最上位,认为 “败犬” 终归为一种羡慕男人(弗洛伊德的用语即 “羡慕阳具”)的症候,这种观点体现了他从男性中心主义的视角去解读女性的行为和心理,忽视了女性自身的价值和选择的多样性,是一种对女性的片面理解和厌女式的评判。
- 斋藤环的评论反映出他在性别观念上的偏见,未能真正理解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复杂情况。他将女性的价值完全归结于婚姻和男性的认可,这种观点不仅限制了女性的自我认知,也强化了社会对女性的传统期待和厌女氛围。他的解读方式体现了厌女症在学术和文化评论领域的渗透,以男性的价值观为标准去衡量女性,否定了女性在其他方面的努力和追求,进一步加剧了性别不平等的文化环境。
-
李秉宪
- 人物简介
- 李炳宪(韩语:이병헌,误译李秉宪,1970年7月12日—),韩国男演员。
1991年KBS电视台第14期演员班结业,进入电视圈首四年,即获一次KBS演技大奖最佳新人奖,三次KBS演技大奖最佳男演员奖。
1995年开始出演电影,是电影电视双栖人气与实力兼备的演员,演技备受好评及信任的韩国国民演员,获得过四次百想视帝和一次百想电影大赏。
2016年李炳宪以电影《局内者们》横扫韩国三大电影奖(青龙、百想、大钟)影帝,是韩国影坛史上第三位同年获大满贯影帝的演员。
2005年至2020年盖洛普韩国(Gallup Korea)“最活跃的电影演员”TOP10共获选12次,与宋康昊并列韩国影星获选最多次第一名。
2006年,与经纪人孙锡宇共同创立了经纪公司BH Entertainment。
- 上野观点
- 韩国影星李秉宪表示 “我想远离比我还能喝酒的、我说不过的女性。因为女性我想自己来保护”“好像能把身边的男人都打败似的女人,很恐怖,不太喜欢(笑)”,以及 “要是和自己的朋友喜欢上了同一个女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些言论体现了他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双重标准。他将女性分为需要保护的弱者和让他感到威胁的强者两类,前者他视为自己可以支配的对象,后者则令他感到不安,同时他在面对与朋友喜欢同一女性的情况时的困惑,反映出他陷入了 “欲望三角形” 的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模式中,这种思维方式体现了厌女症的特征,即将女性视为男性之间竞争和确立地位的工具。
- 李秉宪的言论揭示了男性在性别观念上的传统和保守,他对女性的态度是基于男性的自我中心和对女性的物化。他所谓的 “保护” 女性实际上是一种占有欲的体现,而对强势女性的恐惧则源于他对男性地位的担忧。他在 “欲望三角形” 中的表现反映出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如何影响男性对女性的看法和行为,这种思维模式将女性置于从属地位,强化了性别不平等,同时也表明在当代社会中,厌女症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男性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即使在看似现代和开放的语境下,传统的厌女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
宫台真司
- 人物简介
- 宫台真司(みやだい しんじ ,1959年3月3日 - )是日本的社会学家和电影评论家。以卖娼少女等社会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关理论和观点。
拥有社会学博士学位(东京大学,1990年)(学位论文为“权力的预期理论 - 以理解为媒介的运作形式”)。他曾任东京都立大学教授,现任大学院大学至善馆特聘教授。他是“奥姆事件真相究明会”的发起人。他出生于宫城县仙台市,昵称为“しんちゃん”。
- 上野观点
- 宫台真司以卖娼少女为研究对象,提出少女卖娼的动机是 “性的认可”,认为少女从男人对自己的需求中获得在家庭和学校未能得到的认可承认。然而,他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误解少女真实动机的问题,少女们表白的拜金主义动机可能只是应对成人的策略,而他却倾向于相信这些表面动机,并以此来解释少女卖娼行为,这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少女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性别不平等对她们的影响,将少女的行为简单归因于对男性认可的追求。
- 宫台真司的研究虽然关注到了少女卖娼这一社会现象,但他的解释未能触及问题的本质。他没有充分认识到少女在社会中缺乏其他获取价值和认可的途径,被迫陷入这种困境的现实。他的观点反映出一种对少女的片面理解,没有深入考虑到社会结构和性别权力关系对少女行为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社会对少女的压迫和厌女症在少女群体中的潜在影响,未能真正为解决少女面临的问题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
斋藤学
- 人物简介
- 斋藤学(1941年2月23日 - )是日本的精神病学家和企业家,拥有医学博士学位。他以研究社会变动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影响为主题,将共依存和成人儿童的概念引入并推广到日本。
他曾是医疗法人社团学风会斋藤诊所的理事长(该诊所现已关闭,但希望继续接受斋藤咨询的患者仍可继续接受他的咨询服务)。他也是PIAS麻布集体的主导者。他曾担任日本嗜癖行为学会的理事长和学会杂志《Addiction and Family》的编辑主干,以及日本家庭和儿童治疗师学会的理事长和学会杂志《Family Child Therapy》的编辑主干。他还是日本儿童虐待防止学会的顾问,并与已故心理学家西尾和美博士共同为设立Alliant国际大学/CSPP临床心理研究生院东京卫星校区做出了贡献,担任主任教授。CSPP关闭后,他新设立了康复顾问培训课程,建立了一个使康复患者能够作为顾问活跃的机制进行。斋藤创立的综合性心理健康公司“株式会社AIF”以各种成瘾自助小组的会议为中心,提供电话咨询等支持服务,包括NPO法人日本创伤幸存者联盟(通称JUST)和日本儿童虐待防止研究会。他还参与了其他自助小组,如AKK(考虑成瘾的会议)和NABA(日本厌食症·暴食症协会)。
在JUST,每年4月举行的公开活动“Addiction Forum”的演讲、8月与斋藤和JUST成员共同度过的“Summer Camp”以及支持单身母亲的“Baby Boat”工作坊都受到了好评。此外,还在全国各地举行了公开咨询。
斋藤氏的活动特点是,所有这些医疗机构、教育机构、学会、自助小组和工作坊都以患者和康复者为中心,有机地运作。他的思想源泉在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但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他超越了精神分析,提出了PIAS这种思维方式,并推广这种思维方式,培养了PIAS思想的后继者。
- 上野观点
- 斋藤学在对东电女职员事件的分析中,采用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将东电女职员的卖娼行为解释为对母亲和妹妹两人联盟的攻击,认为她因执着于父亲而憎恶自己的身体,把卖娼行为视为自我惩罚以及对母亲的惩罚,这种分析方式存在将复杂社会现象简单归因于家庭关系的问题,忽略了社会结构和性别权力不平等对女性的影响,体现了一种性别盲点。
- 斋藤学的解释虽然从家庭关系角度提供了一种理解视角,但这种弗洛伊德式的分析框架过于局限。他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文化背景下女性所面临的多重压力,如职场中的性别歧视、社会对女性的双重标准等。这种分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厌女症在社会层面的广泛存在和深刻影响,反映出部分学者在研究女性问题时可能存在的片面性,未能全面把握女性行为背后的社会根源,从而无法真正揭示厌女症的本质和女性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