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 形成和发展
      1. 历史条件
      2. 过程
    2. 内容
      1. 三大法宝
        1. 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3. 活的灵魂
      1. 实事求是
      2. 群众路线
      3. 独立自主
    4. 历史地位
      1. 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形成依据
      1. 认清中国国情
        1. 认清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2. 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2. 近代中国国情
        1. 最基本
          1. 社会性质——两半社会
          2. 特征(独特的社会矛盾和革命要求)
          3. 主要矛盾
          4. 最主要的是帝国主义和人民大众的
          5. 革命要求
          6. 半封建
          7. 半殖民
      3. 革命的时代特征
        1. 十月革命
          1.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时代背景
        2. 五四运动
        3. 革命目标
          1. 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
        4.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4. 实践基础
        1. 旧民主主义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2.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实践——基础和源泉
    2. 总路线和革命纲领
      1. 总路线
        1. 时间
          1. 第一次
          2. 第一次完整
        2. 内容
          1. 对象
          2. 分清敌我——革命的首要问题
          3. 首要对象
          4. 不同时期,主要对象不同
          5. 动力
          6. 无产阶级
          7. 农民
          8. 城市 小资产阶级
          9. 民族资产阶级
          10. 领导力量
          11. 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12. 性质
          13. 前途
      2. 基本纲领
    3. 道路
      1. 提出
      2. 必然性
      3. 内容
      4. 意义
    4. 基本经验
      1. 三大法宝
      2. 理论意义
  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 新民主主义是什么
        1. 性质,阶级构成,主要矛盾,
        2. 五种经济成分,及性质
        3.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4. 各种因素决定了怎么过渡到社会主义
          1. 矛盾的观点P68
      2. 党过渡时期总路线及其依据
        1. 提出
          1. P69
        2. 背景
        3. 主要内容,联系,完整表述
        4. 理论依据
          1. 马恩
          2. 列宁
          3. 为什么需要过渡时期,为什么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4. 我们过度的直接目的
        5. 现实依据
          1. P75
      3.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 改造道路
          1. 农业
          2. 首先进行P76-78
          3. 手工业P79
          4. 资本主义工商业
          5. P80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
        2. 历史经验及存在问题
          1. PDF
        3. 社会主义改造意义
      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 确立
          1. P87
          2. 经济上
          3. 政治上{宪法}
          4. 阶级关系
        2. 理论依据
          1. 批判庸俗生产力理论
          2. 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能不能先于发达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革
        3. 重大意义
          1. PDF
          2. 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4.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 理论成果
      1.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1. 良好开端的标志
          1. 论十大关系
        2. 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2.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1. 基本矛盾P98
        2. 主要矛盾P99
        3.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P99(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
          1. 认识
          2. 处理
      3.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P101
        1. 背景
        2. 怎么做
      4. 其他P104
        1.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 四个现代化 战略目标
        3. 祖国统一
        4. 外交
    2.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P110
      1. PDF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 社会历史条件
      1. 国际背景
        1. P119
        2. 20世纪70年代
          1.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3. 20世纪80-90年代
          1. 消极
          2. 争端冲突,美国为首,霸权主义
          3. 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谷
          4. 积极
          5. 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多级,科学技术
        4. 21世纪
          1. 胡锦涛
          2. P122
        5. 党的十八大
          1. 百年职位由大变局
          2. P123
      2. 历史条件
        1. 邓小平
          1. 社会主义
        2. 江泽民
        3. 胡锦涛
          1. 发展
        4. 习近平
          1. 新时代
          2. 中特色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 马克思主义政党
      3. 实践基础
        1. P129
          1.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2. 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3. 子主题 3
    2. 形成和发展过程
      1. 形成
        1. 十二大
          1. 提出
        2. 1987十三大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 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进行系统概括
        3. 1992南方谈话(136)
        4. 1992十四大
        5. 19997十五大
          1.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把邓写入宪法
          2. 评价邓小平理论
          3. P138
      2. 发展
        1. P138
          1. 三个代表
          2. P142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
      3. 新发展
        1. P143
          1. 科学发展观
      4. 新篇章
        1. 习近平
  6. 邓小平理论
    1.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精髓
      1. 理论问题P150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 关键
          2. 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3. 过程
          4. 总结性概况
          5. P152
          6. 分析
          7. 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关系
          8. 意义
      2. 精髓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 P153
        2. 好处
          1. P154
        3.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
        4. 意义
      3. 主要内容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P156
          3. 基本路线
        2.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理论
          1. 三步走
        3.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 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
        4.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 根本方针
          2. P171
        5.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
          1. 核心
          2. 一个中国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7. 党的建设理论
          1.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
      4. 历史地位
        1.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 P187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 P191
      1. 核心观点
        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 党站在时代前列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2. 第一要务
          3. 提升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6. 怎么办
        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 P195
          2. why
          3. how
        3.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 why
          2. 最根本课题
          3. how
          4. P200
          5. 利益关系
          6. 解决实际问题
      2. 主要内容
        1. 发展是第一要务
        2.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 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3. 历史地位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2. 推进党建,中特色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1. P224
        3. 总结
          1. P226
  8. 科学发展观
    1. 历史地位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接续发展
        1. P267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方针
        1. P259
    2. 主要内容
      1. P240
        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 P241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 P243
        3.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1. P245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P249
        5.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 P251
        6.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
          1. P254
    3. 科学内涵
      1.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1. P228
      2. 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
        1. P232
      3.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 P235
      4.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1. P237
  9. 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