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
-
春秋战国时期
-
背景
- 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
- 兼并战争不断
- 为实现富国强兵推行变法
-
商鞅办法
- 废井田,奖励耕织
- 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
- 废世卿世禄 奖励军功
-
两晋南北朝
-
背景
- 政权纷争
- 北方统一
- 民族交融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实行俸禄制 推行均田制 三长制
- 迁都洛阳 易服装 改汉姓 说汉话 通婚姻
-
北宋
-
背景
- 中央集权
- 内忧外患
- 范仲淹主张改革腐败官僚机构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
王安石
- 富国之法
- 取士之法
- 强兵之法
-
明朝
-
张居正改革
- 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 裁剪开支 清丈土地 改革税制
- 国家财政收入增长 社会矛盾缓和
-
新中国成立以来
-
初期
- 土地改革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1956《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为标志
- 曲折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实行改革开放
- 中共十八大后
- 改革开放
-
近代
-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 19c60-90年代
- 性质:地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
背景
- 两次鸦片战争战败 清政府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加深
- 太平天国威胁统治
- 慈禧太后受到洋务派支持
- 先进人士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技术
- 结果破产
-
戊戌变法
-
背景
- 内忧外患
- 救亡图存
- 甲午战败
- 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思想
- 1898.6光绪帝开始颁布一系列诏令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 结果:一定程度冲击封建制度但触犯守旧势力利益。1898.9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 影响:思想启蒙 促进人民觉醒;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
清末新政
- 1901开始 维护清王朝统治
- 改革教育 派遣留学生 编练新军 振兴商务 奖励实业…
- 客观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加速清政府灭亡
- 民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