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典管理理论
    1. 科学管理研究(泰勒制)(围绕生产过程的合理化与生产作业方法的标准化进行科学管理研究)
      1. 背景
        1.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逐渐要求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2. 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从不完全到完全要求改进企业管理的方法
      2. 措施
        1. 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
          1. 改进工作方法,以提高功效、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 作业环境与作业条件的标准化(标准化建设)
          3. 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科学培训)
        2. 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奖惩机制)
        3. 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1. 在企业中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职能分离)
          2. 实行职能工长制(指挥监督)
          3. 进行例外管理(分权)
          4. 指企业的上级主管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事项或重要问题的决策与监督权
    2. 一般管理研究(围绕企业高层管理岗位上的工作实践,对企业的整体管理进行系统思考)
      1. 经营和管理
        1.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经营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等一系列职能
          1. 技术职能是企业加工材料、生产产品活动的制造活动
          2. 商业职能是指与原材料和设备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有关的市场活动
          3. 财务职能是指围绕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而展开的活动
          4. 安全职能是指与设备和人员保护有关的活动
          5. 会计职能是指为监视资金的合理运用而对其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状况进行记录、归类和分析活动
      2. 管理的原则
        1. 劳动分工
        2. 权利和责任
        3. 记律
        4. 统一指挥
        5. 统一领导
        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 人员的报酬
        8. 集中
        9. 等级制度
        10. 秩序
        11. 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首创精神
        14. 人员的团结
      3. 管理要素
        1. 计划
        2. 组织
        3. 指挥
        4. 协调
        5. 控制
    3. 科层组织研究
      1. 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
        1. 科层组织或科层制度,通常亦被称为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通过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
      2. 权利的类型
        1. 传统性权利
          1. 权利建立在对于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要求之上(族长或部落首领来行使)
        2. 个人魅力型权利
          1. 权利建立在对某个英雄人物或某个具有神赋天授品质的人的个人崇拜基础之上的权利
        3. 法理型权利
          1. 由法律确定的职位或地位的权利的服从(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权利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
          2. 特征
          3. 为管理的连续性奠定基础
          4. 合理性
          5. 领导人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来保证权力形使
          6. 所以权利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是按照组织任务所必需的职能加以详细划分的
  2. 现代管理理论
    1. 管理思维的系统与权变研究
      1. 管理思维的系统观
        1. 组织上一个协作系统
        2. 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1. 协作的意愿
          2. 共同的目标
          3. 信息的沟通
        3. 经理人员的职能
          1. 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系统
          2. 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3. 管理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用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加以阐明
      2. 管理思维的权变观
    2. 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3. 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
      1. 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1.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2. 决策过程
          1. 情报活动
          2. 设计活动
          3. 抉择活动
          4. 审查活动
        3. 决策的准则
        4.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 程序化决策
          2. 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如订货、材料的出人库等。有关这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反复的,而且有一定的结构,因此可以建立一定的决策程序。每当出现这类工作或问题时,就利用既定的程序序来解决,而不需重新研究
          3. 非程序化决策
          4. 一类活动是非例行活动,不重复出现,如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规模的扩大、品种结构的调整 、工资制度的改变等。处理这类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程序
      2. 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组织结构的实质是人们组织内进行劳动分工和协调的方式总和)
        1. 组织的协调机制
          1. 相互适应
          2. 直接监督
          3. 工作程序标准化
          4. 成果标准化和产出标准化
          5. 技术(技能)以及知识标准化
          6. 规范标准化
        2. 组织的基本构成部分
        3. 组织的基本形态
  3. 当代管理理论
    1. 制度视角的研究:新制度学派的组织趋同理论
    2. 技术视角的研究:企业再造理论
      1. 业务流程再造也被秘为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经营再造过程,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方面取得显著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