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緒論
-
疾病的書寫
- 探討疾病在文學作品中的呈現方式。
- 分析疾病書寫如何反映社會文化背景。
- 闡述研究疾病書寫的意義和目的。
-
疾病的探索與反思
- 探討疾病的表徵及其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
- 分析巴金晚年疾病體驗及其對其創作的影響。
- 說明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圍。
-
章節設置
- 概述論文的章節結構和內容安排。
- 說明各章節之間的邏輯關係和研究重點。
- 簡述研究的整體框架和思路。
-
第二章
時代的陰影:肺癆、死亡與命運掙扎
-
肺癆在世界文學中的象徵意義
- 分析肺癆在世界文學作品中的象徵意義,例如脆弱之美、生命無常等。
- 探討肺癆如何反映社會不公與經濟壓迫。
- 闡述肺癆與精神苦難、創作靈感之間的關係。
-
巴金與肺癆的命運之爭
- 探討巴金個人經歷與肺癆的關係,包括家庭往事和友人悲劇。
- 分析肺癆如何影響巴金的生活軌跡。
- 探討肺癆在巴金創作中的線索和表現。
-
現代中國社會的肺癆隱喻
- 分析肺癆在現代中國社會中的隱喻意義,例如個體的邊緣化。
- 探討肺癆與國家民族健康狀況的關係。
- 闡述肺癆書寫中傳統知識與現代性話語的爭奪。
-
第三章
心靈的憂思:痰病、家族與情感壓抑
-
家族憂思的代際流傳
- 探討家族權威的精神性失常及其對後代的影響。
- 分析「頂樑柱」角色的矛盾與錯亂。
- 闡述家族憂思在巴金作品中的體現。
-
憂思抑鬱下的悲傷抒情法
- 分析巴金如何通過「呻吟哀歎」和「平和深沉」兩種方式表達悲傷。
- 探討巴金作品中矛盾外衣下的豐盈人格。
- 闡述「痛苦書寫」和「瘋狂敍事」在巴金作品中的運用。
-
巴金的晚年孤獨與痰病隱喻
- 分析巴金晚年孤獨與心理疏離的成因。
- 探討痰病隱喻在中國現代文學中的運用。
- 闡述痰病書寫的反思,以及如何回歸「人」的主體性。
-
第四章
「劫後」餘生:創傷後遺症、抽離與意識超越
-
劫後、創傷、疤痕
- 探討巴金在「文革」後的創傷經歷。
- 分析記憶抑制和感覺適應等創傷後遺症。
- 闡述巴金的自我搏鬥和抗爭。
-
主體的抽離抑或超越
- 分析巴金如何通過「鏡中像」進行自我審視。
- 探討巴金的抽離、賦能和超越。
- 闡述巴金的自我審視和良知醒悟。
-
悲痛的「無意識」與覺察的「有意識」
- 探討記憶休眠和集體「發聲」的現象。
- 分析巴金在時代洪流中的「自我糾錯」。
- 闡述巴金從覺察「無意識」到「有意識」的過程。
-
第五章
生命的退行:帕金森氏症、慢性病與身體失控
-
歲月顫抖的「殘年」
- 描述巴金晚年身體狀況的逐步惡化。
- 分析疾病對巴金生活和精神狀態的影響。
- 探討疾病帶來的生理和心理痛苦。
-
「能書寫的手」和「能發聲的嘴」
- 分析疾病如何剝奪巴金的創作能力。
- 探討巴金如何維持生活秩序。
- 闡述疾病對巴金創作的影響。
-
用生命述說最後的「真話」
- 分析巴金如何將苦難轉化為創作的動力。
- 探討巴金對社會病態的批判。
- 闡述巴金對生命的最終感悟。
-
第六章
晚年的生命意識:以巴金和托爾斯泰為對照
-
暮年的生命軌跡與靈魂和聲
- 比較巴金和托爾斯泰晚年生命軌跡的異同。
- 分析兩位作家晚年思想的轉變。
- 探討兩位作家對生命的不同理解。
-
創作思想、疾病觀念與生命態度
- 比較巴金和托爾斯泰的創作思想和疾病觀念。
- 分析疾病如何影響兩位作家的生命態度。
- 探討兩位作家對人生和死亡的思考。
-
對於死亡終結的知覺感受
- 分析巴金和托爾斯泰對死亡和衰老的看法。
- 探討兩位作家如何將死亡體驗融入創作。
- 闡述兩位作家對生命意義的最終詮釋。
-
結語:自我、身體與社會的象徵之網
-
「痛症」的瞥視與解剖
- 總結巴金晚年疾病書寫的整體特點。
- 分析巴金作品中疾病的象徵意義。
- 探討巴金疾病書寫的社會文化背景。
-
巴金晚年疾病書寫的三重隱喻
- 總結巴金晚年疾病書寫的三重隱喻。
- 分析這三重隱喻的內涵和意義。
- 闡述巴金疾病書寫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