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节、概述
    1. 一、统计的含义
      1. 统计工作
        1. 统计工作是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有关社会现象数字资料的工作
        2.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2. 统计资料
        1. 统计工作活动所取得的反应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的总称
        2. 统计资料包括原始的资料和经过加工整理而成的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或产品
      3. 统计学
        1. 统计学是关于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
        2. 统计学的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以达到对客观事实的科学认识
    2. 二、统计数据的定义及分类
      1. 定义
      2. 计量尺度分类(根据计量尺度的精度分类)
        1. 按照计量学的分类方法
          1. 可将所采用的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4个)
          2. 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类序巨笔)
          3. 定类尺度
          4. 定义:按照客观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分类,各类和各组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平等的,且相互排斥的
          5. 特点:数值并不反映各分类的优劣、量的大小和顺序,也不意味着这些数值可以区分大小或进行任何数学运算
          6. 分析说明:对定类尺度的计量结果,可以计算每一组元素出现的频数。通常赋予每组一个数值作为代码
          7. 定序尺度
          8. 定义: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的等级差、顺序差的测度
          9. 特点:利用定序尺度不仅可以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的类别,而且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顺序(可以比大小)
          10. 分析说明:定序尺度的计量结果只能比较大小,不能进行加减乘除数学运算。定序尺度比定类尺度更精确一些
          11. 定距尺度
          12. 定义:定距尺度是对客观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计量单位一般为实物单位或者价值单位
          13. 特点:不但可以用数字表示客观现象各类别的不同和大小顺序的差异,而且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应客观现象之间在量方面的差异。定距尺度的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大小+加减)
          14. 分析说明:反应客观现象规模水平的数据必须以定距尺度计量。如生产能力、年处理量
          15. 定比尺度
          16. 定义:在定距尺度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比较基数,然后将两种相关的数加以对比而形成的相对数
          17. 特点:反映客观现象的结果、比例、速度、密度等数量关系。如采矿回收率、精矿品位。结果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大小+加减乘除)
          18. 分析说明:与定距尺度相比,定比尺度有绝对零点
        2. 统计数据的类型(对计量尺度数据的再分类)(3个)
          1. 分类数据:由定类尺度计量而成的统计数据,表现为类别,通常用文字表述,但不区分顺序
          2. 顺序数据: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的统计数据,表现为类别,通常用文字表述,但有顺序
          3. 数值型数据: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的统计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数量特征,通常用数值来表现,也可称为定类数据或数量数据
    3. 三、现行统计制度
      1. 统计法规体系概况
      2. 政府统计调查
        1. 政府统计调查的构成
          1.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2. 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
          3. 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报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家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4.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5. 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
          6.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7. 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备案;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8.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9. 县级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地方政府制定
          10. 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统计项目,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11. 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的,报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12. 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制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2. 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变更
          1. 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并报经审批或备案
          2. 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或备案
      3. 统计数据的发布、更新、获取
        1. 统计数据的发布
        2. 统计数据的更新
        3. 统计数据的获取
  2. 第二节、统计调查与统计数据整理
    1. 一、统计调查
      1. 统计调查的概念
        1. 定义
        2. 统计数据分类
          1. 第一手统计数据(原始统计数据):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统计数据
          2. 第二手统计数据: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数据
          3. 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第一手统计数据
      2. 统计调查的种类
        1.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类(2个)
          1. 全面调查
          2. 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3. 非全面调查
          4. 定义: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5. 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2.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类(2个)
          1. 连续调查
          2. 不连续调查
      3. 统计调查的方式(5个)
        1. 统计报表
        2. 普查
          1. 特点
          2. 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的客观现象;了解某一时点状态的社会经济的全面情况
          3. 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4. 一般需要按照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5. 数据比较准确,可为抽样调查提供基本依据
        3. 抽样调查
          1. 定义: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结果来推荐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2. 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
          3. 优点:抽样调查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的特点
        4. 重点调查
          1. 定义:在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2. 适用:当调查目的只要求了解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
          3. 优点:重点调查能以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取得客观现象的主要情况
        5. 典型调查
          1. 定义: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2. 作用: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3. 优点: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
      4. 统计数据搜集的方法
        1. 直接观察法
        2. 采访法
        3. 电话访问法
        4. 登记法
        5. 报告法
        6. 网络调查法
        7. 试验设计法
    2. 二、统计数据整理
      1. 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
      2. 品质数据的整理
        1. 品质数据的整理方法简介(2个)
          1.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
        2. 分类数据的整理的方法(3个)
          1. 频数
          2. 频数也成次数,是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
          3. 把各个类及其相应的频数全部列出来就是频数分布(次数分布)
          4. 将频数分布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
          5. 比例
          6. 比率
        3. 顺序数据的整理方法(2个)
          1. 累积频数
          2. 累积频率
      3. 数值型数据的整理
        1. 数据的整理方法简介
          1. 品质型数据的整理方法也都适用于对数值型数据的整理
          2. 对数值型数据主要是做分组整理
          3. 数据整理的方法有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
        2. 单变量值分组
        3. 组距分组
      4. 统计表
        1. 构成:表头、行标题、列标题、数字资料
  3. 第三节、统计特征的测度
    1. 一、统计数据测度的内容(3个)
      1. 集中趋势:反映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的程度;是对数据一般水平的概括性变量
      2. 离散程度:反映数据远离中心值的趋势;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取决于该组数据的离散水平
      3. 偏态和峰度:反映数据分布的形状(平坦度、对称性)
    2. 二、集中趋势的测度
      1. 定义与方法
        1. 定义
        2. 集中趋势的主要测度方法(2个)
          1. 位置平均数
          2. 方法:众数、中位数
          3. 数值平均数
          4. 含义:指根据全部数据计算出来的平均数
          5. 方法:算数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2. 位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3. 数值平均数(算数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3. 三、离散程度的测度
      1. 定义与方法
        1. 定义
        2. 集散程度的主要测度方法(4个)
          1. 极差、标准差、方差、离散系数
      2. 离散程度的测度方法
        1. 离散程度的绝对值(极差、标准差、方差)
        2. 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离散系数
          1. 定义
  4. 第四节、统计指标
    1. 一、基本概念
      1. 统计指标:(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2. 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2. 二、统计指标的种类
      1. 按所反映的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和内容分类(2个)
        1. 数量指标
          1. 含义: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总水平等绝对数量多少的统计指标,表示事物的外延量大小
          2. 例如:人口总数、企业总数、耕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
          3. 数量指标是用绝对数表示的,统计实践中也称为总量指标。数值指标大小随着总体范围大小而增减变动
        2. 质量指标
          1. 含义:反映现象相对水平和质量的统计指标,表示事物的内涵量状况
          2. 例如:产品合格率、固定资产利用率、单位成本利润率、劳动生产率
          3. 质量指标通常用相对数、平均数表示。质量指标反映的是现象总体内部的数量关系和总体单位的一般水平,质量指标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
      2. 按作用和表现形式分类
        1. 总量指标
          1. 含义
          2. 反映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及其增减总量的指标
          3. 总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又称为统计绝对数
          4. 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5. 分类
        2. 相对指标
          1. 含义
          2. 计量形式(2种)
          3. 无名数
          4. 复名数
        3. 平均指标
          1. 含义
          2. 作用
        4. 标志变异指标
          1. 含义
          2. 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之间的差异程度的指标
          3. 有全距、平方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离散系数)四种
          4. 作用
          5. 研究现象活动过程的稳定性和均衡性
          6. 可以通过每一时期的工作量和整个时期的平均工作量之间的关系来反映。如果每一时期的工作量大体相当于整个时期的平均工作量,则现象活动过程是均衡的、稳定的。
          7. 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值的离散趋势,反映他们之间的差异性
          8. 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
  5. 第五节、时间序列
    1. 一、时间序列的概念与分类
      1. 时间序列的概念
        1. 定义
        2. 分析目的
        3. 要素
      2. 时间序列的分类(3个)
        1. 总量
          1. 含义
          2. 总量又称为绝对数时间序列,是将同一总量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
          3.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时间达到的绝对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情况
          4. 分类(2个)
          5. 时期序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发展变化的总量
          6. 时点序列:当时间序列中包含的总量指标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的状态
        2. 相对
          1. 含义
          2. 将同一相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
          3. 各个指标都是相对数,不能直接相加
          4. 作用: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
        3. 平均
          1. 含义:将同一平均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
          2. 作用: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的发展趋势
    2. 二、时间序列分析指标
      1. 水平指标
        1. 发展水平
        2. 平均发展水平
        3. 增长量
        4. 平均增长量
      2. 速度指标
        1. 发展速度
        2. 增长速度
    3. 三、时间序列预测
      1. 时间序列预测的概念
      2. 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
        1. 平滑预测方法(不存在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
          1. 移动平均法
          2. 一次指数平滑法
        2. 趋势线外推预测方法(存在长期趋势但不含季节变动)
        3. 趋势季节模型预测方法(同时存在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