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 “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1. 军事工业
    2. “求富”: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1. 民用工业
    3. 性质:地主阶级发起的改良运动
    4.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5.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侵略期待一定的抵制作用
    6. 弊端:学习西方的先进器物及科学技术,并没有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2.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14-16世纪)
    1. 文艺复兴(14-16世纪)
      1.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2. 性质:资产阶级发起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3. 主要事件:
        1. 但丁《神曲》,抨击了罗马教会的贪婪,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2.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深刻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3.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4. 影响:
        1. 1.促进欧洲思想领域的繁荣
        2. 2.为欧洲是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 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
      1. 主要事件:
        1.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2.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
      2. 影响:
        1. 1.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 2.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3. 3.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3. 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
    1. 导火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2. 别称:“百日维新”,持续近100天
    3.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4. 性质:资产阶级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资产阶级参政议政能力)
    5. 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 弊端:只是一味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考虑中国本国国情
  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 开始标志: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3.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4. 经过: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
    5. 结果
      1. 1689年,资产阶级获得革命胜利后,颁发《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使英国王室统而不治
    6. 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制度障碍
    7. 《权利法案》
      1. 以法律形式对过往的权利加以严格的限制、制约,规定未经国会批准去,国王不得征税、维持常备军以及干涉法律制定和执行
      2. 确立了议会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分歧可以在议会中解决,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5. 辛亥革命(1894-1912)
    1. 主要事件
      1. 兴中会(1894)、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05)、机关刊物《民报》
        1.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孙中山)
      2. 武昌起义(1911.10.10)
        1. 辛亥革命首场起义
        2. 宣扬民主共和思想(双十中学“双十”的由来。几年武昌起义和孙中山先生
      3. 中华民国成立(1912.1.1)
        1. 孙中山为临时总统
        2. 颁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3. 采用民国纪年法,1912年为民国元年(公元X年=1911+民国Y年)
    2. 性质:资产阶级发起的中国历史上完全意义的近代民主革命
    3. 影响:
      1. 1.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千年封建帝制
        1.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度
      2.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解放人们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 3.鼓励发展实业,短暂促进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及其工业体系的发展
      4. 4.促进自由、平等新风尚传播,废除封建旧习、陋习
    4. 弊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没有被推翻,中国仍然处于列强压迫统治阶段
      2. 没有完成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历史使命
  6. 法国大革命(1789-1794)
    1.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2. 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4. 经过:1794年罗伯斯庇尔被推上断头台
    5. 结果
      1.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
      2. 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发《人权宣言》,宣扬人权至上,公民的财产权等一切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6. 影响: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7. 《人权宣言》
      1. 宣告人权、法制、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
      2. 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思想
  7.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1. 主要事件
      1. 《新青年》(《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先生创办于北京(1915)
      2. 《狂人日记》,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由鲁迅先生编写
      3.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学革命论》(陈独秀),倡导国民使用白话文新文学(文学革命)
      4. 《新青年》中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用新文化浪潮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引入了中国
    2. 口号: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3. 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4. 影响:
      1. 1.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2. 2.为五四运动发起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
      3. 3.打开了新思想发展潮流的大门,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4. 4.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具有片面性
  8. 俄国十月革命(1917.11.7-8)
    1. 原因: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粮食的要求,俄国经济全面崩溃;继续参加“一战”,引起了人民的更大不满;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
    2. 经过
      1. 彼得格勒起义:1917年11月,列宁来到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指挥起义。起义者在阿芙乐尔号发出信号后攻占冬宫,推翻了临时政府,起义取得胜利。这时是俄历十月,被称为“十月革命”。
    3. 结果
      1. 苏维埃政权建立
        1. 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
        2. 会议内容
          1. 1.宣告全部地方政权归当地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2. 2.通过《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和谈
        3. 苏维埃政府的措施
          1. 1. 创建新政权机关
          2. 2. 组建红军
          3. 3.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企业收为国有;废除土地私有制)
          4. 4.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5. 5. 退出一战
    4. 影响
      1.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9. 五四运动(1919.5.4)
    1. 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山东半岛主权)
    2.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3.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帝反封建性质)
    4. 主力:北京学生(休学、游行示威)→上海工人(大罢工)→社会各界
    5. 特点:中国的工人阶级首次登上了政治舞台秉承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6. 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7. 影响:
      1. 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 2.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 五四精神:爱国(核心)、进步、民主、科学
  10. 工业革命
    1.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 以英国为中心辐射欧洲
      2. 主要发明
        1. “珍妮机”纺织机(哈格里夫斯)
          1.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瓦特改良蒸汽机
          1. 成为主要动力来源
        3. 史蒂芬生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1. 标志着“铁路时代”来临
      3. 影响
        1.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 英国成为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3. 18世纪后期,美国、德国、法国相继进行工业革命
    2. 第二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 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辐射世界
      2. 主要发明
          1. 爱迪生白炽电灯泡
          2. “电气时代”
        1. 内燃机
          1. 卡尔·本茨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奔驰汽车)
          2. 莱特兄弟制造出飞机
      3. 影响
        1.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 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3.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由自由资本主义像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4. 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
  12. 罗斯福新政
    1.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2. 内容
      1. 整顿金融体系
      2.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核心内容),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3. 调整农业政策
      4. 推行“以工代赈”
      5.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 影响
      1. 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发展
      2. 增强了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以及资源的调控能力
      3. 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4. 没有改变美国原本的资本主义制度障碍,资本主义本质不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社会的矛盾
  13. 学习器物
  14. 学习思想文化
  15. 学习政治制度
  16. 学习器物
  17. 国际
  18. 中国
  19. 学习政治制度
  20. 学习思想文化
  21. 九年六班 刘嘉杰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