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乙己》
- 1919年发表于《新青年》
- 内容:被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
- 人物:孔乙己-封建知识分子-受科举制度害
-
《药》
- 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救儿子买人血馒头治病
-
人物
- 华老栓
- 夏瑜:革命烈士,先进知识分子
- 思想:长期封建统治给人们造成的麻木和粤昧,暗中欧须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精神,指出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
-
《明天》
- 鲁镇-赛妇单四嫂子失去儿子宝儿
-
人物
- 单四嫂子、王九妈
小仙、蓝皮阿五
- 思想:摇脱现实,逃往明天
-
《头发的故事》
- 以“双十节”为线索,以N先生独白的方式,围绕男人留噼子、等噼子,女子剪发等“头发”问题组成
-
人物
- N先生:接受新思想,进步知识分子
- 我
- 批判辛亥革命不彻底性,反映五四前后复辟倒退逆流
-
《风波》
- 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关于辫子的风波
-
人物
- 七斤、七斤嫂、九斤老太、六斤
- 赵七老谷:封理礼教捍卫者
- 思想:辛亥革命没有给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带来实质性变化
-
《故乡》
- “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
人物
- 闰土-猹
- 杨二嫂-圆规
- 思想:辛亥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
《阿Q正传》
- 阿Q能干事,却一无所有,被人忽视
-
人物
-
阿Q、吴妈
- 赵老太爷、秀才、假洋鬼子
- 思想:批判精神胜利法
-
《白光》
- 科举考试中屡次不中的文人陈士成,听信祖宗传言,受白光的启示在院子里挖根子来果,精神迷幻,到大山寻宝却坠湖而死
- 思想:批利病态科举制度,提示十年苦读而无用的读书人悲惨命运
-
《鸭的喜剧》
- 苏联盲诗人爱罗先珂在池中放养蜊蚪想听蛙鸣,后来又收养小鸭,鸭子把蜊蚪吃完的鸭的戏剧和蝌料的悲剧
- 提示生存竞争,弱肉强合的生命规律所折出的社会现象
-
《祝福》
- 祥林嫂的悲剧(儿死 夫死、被婆婆卖)
- 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
《在酒楼上》
- 吕纬甫:辛亥革命期间充满革命热情,最后却意志消沉
- 展现当时社会上新型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形象
-
《幸福的家庭》
- 一个文学青年写了一篇《幸福的家庭》的文章
- 文中文学青年缺乏韧性精神和斗争策略
-
《肥皂》
- 四铭见孝女,买肥皂的事件,肥皂掀起的家庭风波
- 封建社会、封建思想腐朽本质
-
《高老夫子》
- “高老夫子”被戏称“老杆”,发表了所谓“脍炙人口”的名文,自以为学贯中西,仰慕高尔基而更名“高尔础”,只会打牌,听书,为去女校看女学生而应聘教书,因胸无点墨而当众出丑辞职,大骂新式教育
- 封建知识分子虚伪、污秽
-
《孤独者》
- 主人公魏连殳接受五四新思想熏陶,有着自由独立思想和自由独立精神,但五四落潮后的他,经历了社会腐朽的难以改变,庸众愚钝的难以改造,希望最后沦为绝望,梦想最后沦为黑暗,抗争最后论为堕落,又回到原地
- 绝望的孤独者,冷眼看世界,有着强烈的自我放逐以及自我戕害的倾向
-
《伤势》
- 唯一爱情主题小说
- 涓生和子君冲破封建阻碍,自主组成家庭,但很快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涓《伤逝》 生)一“逝”(子君)结局
- 离开整个社会的解放,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是如法实现的
-
《离婚》
- 庄木三和爱姑去找慰老爷,七大人评理,最终离婚
- 深刻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农村妇女命运并没有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