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4
- 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
-
1973
- 杂交水稻三系法配套成功
-
1995
- 突破两系法育种关
-
2000
- 实现超级稻亩产700公斤第一期目标
-
2004
- 实现超级稻亩产800公斤第二期目标
-
2011
- 实现超级稻亩产900公斤第三期目标
-
2014
- 突破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大关
-
2017
- 耐盐碱水稻试种成功亩产620公斤
- “禾下乘凉梦”
-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 1930年
“袁小孩”呱呱坠地
- 1936年
一次郊游种下“学农”的种子
- 历经抗日战争
深觉“中国必须强大起来”
才能不受欺负
-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报考重庆湘辉学院农学系
- 1953年 土地改革
到湖南安江农业学校任教(俄语、红薯)
- 1959年
全国性粮食短缺和饥荒
- 1961年
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 1964年 成婚
正式开始杂交水稻研究
寻找到6株天然雄性不孕株
- 1962年
提出人工培育杂交水稻
挑战传统遗传学
-
杂
交
水
稻
三
系
法
- 第一步
使用保持系与雄性不育系杂交
生产出雄性不育系的种子
- 第二步
将雄性不育系的种子种植,当它们开花时使用恢复系的花粉进行人工授粉
- 第三步
雄性不育系的植株会结出含有恢复系遗传物质的种子,就是杂交水稻的种子,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
- 1966年
《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
水稻雄性不孕科研小组成立
-
1968年
雄性不育水稻第一次大田试验
试验在雨夜夭折
- “能受妖魔真铁汉
不遭人嫉是庸才”
- 1969年
转战云南元江进行试验
-
1970年6月
湖南省第二次农业科学技术大会
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内容被安排在头版
第二次失败但受到鼓舞
- 继续用野生稻和栽培稻进行杂交
- 1970年11月23日
在海南岛崖县南红农场
找到雄性不育水稻
并命名为野败
其转育后代可以百分百遗传
- 1972年
国家科委将杂交水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
- 1974年
第一批强优组合表现出增产优势
杂交稻亩产超过500公斤
- 2014年
杂交水稻亩产量几乎翻了4倍
每年增产粮食可多养活7千万人口
-
1981年6月6日
中国第一个发明特等级奖
- 之后又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奖
等20多项国内国际大奖
- 1976年
周总理、毛主席相继去世、唐山大地震
湖南组江西组福建组转育优异
“南优2号”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623公斤
- 袁
隆
平
- 杂
交
水
稻
之
父
-
雄性不育系
(A-line)
- 杂交水稻的基础,雄性不育系的水稻植株无法自我授粉,因为它们的花粉是无活性的。这为杂交提供了前提条件,确保了水稻只能通过外来花粉授粉。
-
保持系
(B-line)
- 能够产生正常的花粉和卵细胞,它们与雄性不育系杂交时,可以恢复雄性不育系的生育能力,同时保持其雄性不育特性。这样,就可以通过保持系来繁殖雄性不育系的种子。
-
恢复系
(R-line)
- 具有能够克服雄性不育系中花粉缺陷的遗传特性,当它们与雄性不育系杂交时,可以产生具有高结实率的杂交后代。这些杂交后代结合了双亲的优点,如高产量、抗倒伏、抗病虫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