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与色
-
色觉三要素
- 光线
-
物体
- 眼镜
-
光的性质
-
现代量子理论认为光具有波动和粒子两重性质。爱因斯坦提出量子理论,麦克斯韦提出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
- 复色光即白色光,是七色光混合产生的。
- 单色光是经三棱镜不能再分解的七色光。
-
光现象
- 光在生活有很多现象,不同的现象有不同的原理,如
-
彩虹的是光的折射现象
-
五彩斑斓的睌霞是光的散射现象
-
肥皂泡表面的色彩是光的干涉现象
-
CD表面的颜色是光的回折现象
-
物体与物体色
-
物体色
- 包括物体表面反射出来的光的颜色,即物体的表面色,如政瑰花、桌子、凳子等表面反射的光;
- 还有光透过物体所表现出来的颜色,即物体的透过色,如彩色玻璃杯、红酒等。
-
光源色
- 指自身放射出来的光的颜色。如太阳、荧光灯、白炽灯等人工光源发出光的颜色。
-
光源色与照明
-
由各种光源(标准光源:1、白炽灯2、太阳光3、有太阳时所 特有的蓝天的昼光)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
颜色的混色方法
-
加法混色
-
色光混合
- 色光直接混合
- 色光直接混合可分为等量混合、不等量混合、互补色
- 等量混合
- 不等量混合
- 互补色
- 色光反射混合
- 色光反射混合也称动态混合,分为动态混合、静态混合
-
加法混合
-
是指不同的光或色料进行反射光同时或极短的时间内刺激了视网膜 ,从而产生另一种新的颜色的混合形式,也称为色光混色。混合后的色光相加、能量相加、越加越亮。分为直接混合、反射混色两种。
-
减法混色
-
色料混合
-
减法混合
-
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料相混合的得到一种新颜色的方法,我们 称这种混色法为减法混色,也称为色料混色。如绘画颜料、染料、涂料混色。
-
混色后的颜色重叠、越加越暗。分为等量混合、不等量混合、互补色。
- 等量混合
- 不等量混合
- 互补色
-
三原色
-
不能与其他颜色混合得到而独立存在的颜色,即无法分分离的色彩称为原色。
- 三原色
-
色彩的分类
-
色彩三要素
- 色相,即色彩的样貌
- 纯度,即色彩的鲜艳程度
- 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
- 无彩色系
- 有彩色系
-
色立体
-
将色相、明度、纯度的关系用三维空间结构表示出来。即所有的颜 色都是按照某种规律(秩序)排列在这个三维空间中的,这个三维的空间称之为色立体。
-
色彩体系的分类
-
显色系
-
将色彩属性(色相、明度、纯度)依据直观判断,通过实验,使颜色 样本之间的距离与感知的颜色差异相一致,将这种心理评价的加过进行刻度化的体系。代表有孟塞尔体系、PCCS、CNCS、CCS。
-
孟塞尔体系
- 由美国色彩学家、教育家、美术家孟塞尔于1905年创立并发表的色彩体系。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色彩体系之一。是运用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色彩表示方法。
- 表示方法
- 有彩色的表示方法:色相明度/纯度,即HV/C,例如:5¥8/14
- 无彩色系的表示方法:用无彩色的Neutral的首字母N加上数字来表示,例如:N5
-
PCCS体系
- 日本色彩研究所于1964年发表的色彩表色系,正式名称为Practical
Colorco-ordinateSystem(实用色彩配色体系,简称PCCS)。
以色彩调和为目的的色彩体系。明度和纯色结合成色调,用色调和色
相两个系统表示色彩调和的基本色彩体系。
- 表示方法
- 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例如:2:R-7.6-75(有彩色)n-5(无彩色)
- 色调:色调色相(数值),例如:b2
- 色立体
- 有印刷油墨、涂料等材料的混合体系,是表示混合材料混合量的体系。
-
CNCS体系
-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于2003年建立的色彩表色系,正式名称为China
NationalColorSystem(简称CNCSCOLOR)
特点:色差一致、色彩全面、色号简单、应用性强
- 表示方法
- 采用三属性描述色彩:色相-明度-纯度,每个颜色均对应唯一的7
位数。色相:001-160
明度:01-99
彩度:00、01、02
- 色立体
- 完整的球体,外缘离明度轴的距离不同,每一面色扇的大小就不同。
-
孟塞尔体系、PCCS、CNCS对比表
-
混色系
- 根据光的混合比例,运用回转混色原理而确定的一种表色体系。代表有CIE体系、奥斯瓦尔德。
-
色彩混合体系
- 有印刷油墨、涂料等材料的混合体系,是表示混合材料混合量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