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
    1. 正常菌落
      1. 定义:在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等),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有益,叫做正常菌群
      2. 作用
        1. 生物拮抗
          1. 宿主内正常的菌群可以抵御外来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植,对宿主起着保护作用
          2. 机制有
          3. 生物屏障和占位作用
          4. 产生对致病菌有害的代谢产物
          5. 营养竞争
        2. 营养作用
          1. 合成一些宿主自身无法合成的物质
          2. 大肠埃希菌合成维生素K和维生素B
        3. 免疫作用
          1. 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刺激免疫系统的成熟
        4. 抗衰老作用
          1. 双歧杆菌、乳杆菌、
        5. 抗肿瘤作用
    2. 机会致病菌
      1. 定义:正常菌在机体健康或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某些条件改变后导致疾病,此时这些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2. 宿主免疫力下降
        1. 肿瘤、血液病、糖尿病、放疗化疗、艾滋病晚期
      3. 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改变
        1. 上呼吸道-下呼吸道//下泌尿道-肾盂(正常菌群有原寄居部位向其他部位或本来无菌的部位转移
      4. 菌群失调
        1.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数量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病症
        2. 二重感染LD50/重叠感染ID50:正常菌的敏感菌被抑制或杀灭,耐药菌大量繁殖而致病,这是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或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感染,是微生物平衡被破坏的较严重的后果,是一种 菌群失调症
          1. 细胞毒力越强,LD50 越小
  2. 细菌的致病作用
      1. 致病性: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能力
      2. 微生物的毒力:在宿主免疫防御功能一定的情况下,微生物的致病性的强弱程度
      3. 半数致死量(LD50):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微生物或毒素的量。常用来作为量化virulence的传统方法,是衡量病原微生物毒力和指标!
    1. 细菌的毒力
      1. 侵袭力
        1. 黏附素(是定植、繁殖,侵入和扩散或转移的基础
          1. 菌毛黏附素
          2. 非菌毛黏附素
          3. G+ 细胞壁
          4. G- 外膜蛋白
        2. 荚膜
          1. 抗吞噬、选择性黏附宿主细胞表面
        3. 侵袭性物质
          1. 侵袭素:鼠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
          2. 侵袭性的酶:葡萄球菌凝固酶、透明质酸酶
        4. 细菌生物被膜
        5. 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入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2. 毒素
        1. 定义:是细菌在黏附、定植过程中合成并释放的多种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损害作用的毒性物质
        2. 内毒素
          1. 特征
          2. 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细菌死亡后释放
          3. 理化性质稳定,耐热
          4. 抗原性弱
          5. 化学成分:脂多糖
          6. 毒性相对温和
          7. 效应相似,内毒素毒性作用差不多
          8. 活性
          9. 发热反应
          10. 白细胞反应:先升后降。
          11.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微循环紊乱
        3. 外毒素
          1. 来源:G+菌:活菌分泌//G-菌:活菌分泌;菌死亡后释放
          2. 结构
          3. 特征:成分:蛋白质/ 毒性强,有组织特异性,肉毒梭菌释放肉毒毒素/ 抗原性强不耐热(葡萄球菌肠毒素例外)
          4. 分类
          5. 神经毒素
          6. 细胞毒素
          7. 肠毒素
  3. 第三节: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1. 非特异性免疫
        1. 屏障、吞噬细胞、抗菌物质
      2. 特异性免疫
        1. 体液、细胞、黏膜免疫
    1. 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
      1. 皮肤与粘膜
        1. 阻挡和排除作用
        2. 分泌杀菌物质
        3. 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 血脑屏障
      3. 胎盘屏障
  4.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1. 分类
      1. 隐性感染
      2. 显性感染
        1. 按发病缓急
          1. 急性感染
          2. 慢性感染
        2. 按发生部位分。
          1. 局部感染
          2. 全身性细菌感染
          3. 毒血症 :外毒素入血,而病菌不入血,如白喉
          4. 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入血繁殖,并释放内毒素
          5. 菌血症 :病菌入血,但不再血流中繁殖,并释放内毒素
          6. 败血症 :病菌入血并在血流中大量繁殖,例如伤寒早期
          7. 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细菌在雪中繁殖并扩散到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3. 带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