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概述
    1. (一)感染源 感染源即感染的来源,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
      1. 1.己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2. 2.医护人员自身
      3. 3.环境储源
    2. 传播途径
      1. 接触传播
      2. 空气传播
      3. 血液及其他体液传播
      4. 饮水食物传播
    3. 引起感染的途径
      1. 病原体的种类
      2. 什么样的接触
      3. 接触的体液量
      4. 按触病人体液中病原体的含量
    4. 生物性职业暴露的主要措施
      1. 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护措施
      2. 控制感染源的防护措施
      3. 保护易感人群
  2. 2. 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暴露与防护
    1. 艾滋病
      1. 临床表现
      2. 艾滋病职业暴露
        1. 原因
          1. 针刺伤
        2. 感染源
          1. (1) 确定具有传染性的暴露源包括血液、含血体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实验室标本、生物制品、器官等。
          2. (2)脑脊液、关节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羊水也具有传染性,但其引起感染的危险程度尚不明确。
          3. (3) 类便、鼻分泌物一唾液、痰液、汗液、泪液、尿液及呕吐物通常认为不具有传染性
        3. 危险性
          1. 1.接触污染血液的量多; ②受损的伤口较深; ③空心针头刺伤比实心针头的危险性大; ④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可以见到的血液; ⑤器械曾置于病人的动、静脉血管内; ◎体液离开身体的时间越短,危险性越大; ◎无保护接触病人血液时间较长;晚期病人或病人病毒载量较高。
      3. 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
        1. 1.职业暴露的预防
          1. (1病人的隔离 (2)医务人员的防护: (3)安全处理锐器: (4)血液(体液)溅出的处理: (5)血标本的处理: (6)医疗废弃物及排泄物的处理 ⑦预防接种 (8)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2. (2)医务人员的防护:
          1. ◎认真洗手。遵福七步洗手法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在接触病人前后彻底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②个人安全防护。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3.正确处理锐器 4.处理好血液和血标本以及医疗废弃物和排泄物 5预防接种 6.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制度加强防护安全
      4. 暴露后的处理
        1. (1) 局部紧急处理 (2) 建立安全事故报告与登记制度 (3) 进行暴露的危险性评估 (4) 暴露后的预防(预防用药) (5) 暴露后的随访与咨询
    2. 乙肝
    3. 丙肝
  3. 3. 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暴露及防护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职业暴露及安全防护
      1. 1.概述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一组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较高、全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发病的特点。
      2. 2.临床表现
        1. 1.潜伏期:SARS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平均5天 2.临床表现 以肺炎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呼吸道疾患。急性起病,自发病之日起,2~-3周内病情处于进展状态。主要有以下三类症状 (1)常见全身症状发热,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乏力等 (2)呼吸道症状咳嗽、胸痛、气促等。 (3)其他症状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 3.职业暴露
        1. 1.职业暴露的感染源 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职业暴露的感染源来自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MK合征病人和(或)病原携带者。 2.注意职业暴露的原因 (1)高危操作 如吸痰、支气管镜检、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等,严重急性呼吸看迫综合征新鲜标本的实验室加工处理以及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遗体的尸检 (2)身心因素 (3)环境因素
      4. 4.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 1.立即做好医学观察,填写医学观察登记表,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情况预防性用药。 2.按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呼吸道消毒隔离工作。 3.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 4.抗病毒治疗。
      5. 5.职业暴露的防护
        1. 1.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消毒隔离工作指南 2.医务人员的防护标准 3防护用品的使用 4.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护方法与流程 (1)区域性防护着装和流程 (2)一线医务人员宿舍区的隔离 5.感染源的隔离 ⑴发热病人的防护要求 佩戴口罩 ⑵住院病人的防护要求 隔离 ⑶接触者的隔离 14天 ⑷病人家庭的防护 勤洗手 6.有针对性的消毒
    2. 二、禽流感职业暴露及防护
      1. 流行性病学
        1. 1.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的鸡、鸭、鹅等家禽 2.传播途径 主要是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3.易感人群 13岁以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
      2. 临床表现
        1. (1)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1~3 d,通常在7 d以内。 (2)临床症状症状不同。感染H9N2亚型的病人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病人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3. 职业暴露与防护
        1. 1.职业暴露的可能原因 主要原因是在禽流感爆发流行期间,职业暴露人群不重机视或者根本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2.人禽流感分级防护原则
      4. 人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
      5. 人禽流感的个人防护
        1. (1)对洗手的要求 (2)标准洗手与手消毒方法 (3)防护用品
  4. 4.消化道传播疾病的暴露及防护
    1. 一、消化道传播疾病及职业暴露
    2. 二、消化道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
      1. (一)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加强食品及就餐环境管理 (四)加强病房病人及家属的管理工作 (五)加强医院外环境监测 (六)设立肠道感染门诊 (七)疫点疫区处理 1.疫点的处理 早、小、严、实。即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要严,落在实处 2.疫区的处理
  5. 5. 皮肤接触传揭疾病的暴露及防护
    1. 破伤风
      1. 1.概述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各种创伤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外科感染以牙关紧闭,局部或全身肌肉呈强直性和阵发性痉挛为其临床特征。
      2. (二)职业防护 1.切断传播途径 2.隔离措施 3.个人防护 4.破伤风杆菌的消毒 焚烧 5.提高机体抵抗力 ⑴主动免疫 破伤风类毒素 ⑵被动免疫
    2. 狂犬病
      1. 1.概述
      2. 2.临床表现
      3. 狂犬病的职业防护
        1. 1.管理传染源 以犬的管理为主 2隔离措施单病史,严格隔离病人 3.及时处理局部伤口 尽快(2 h内)用20000 mg/L肥人C皂水或1000 mg/L新洁尔灭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再用大量清水冲洗。 4.提高机体免疫力 咬伤后2天内注射狂犬病疫苗
  6. 2022级护理专升本17班 邵婉婷22335062216 小号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