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种交流
- 美洲物种外传的背景: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 中国的物种交流进展缓慢的原因: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与封闭性阻碍外来物种的推广
- 物种交流的影响因素:#1植物的产量与适应性#2交通是否便利 #3是否有人地矛盾 #4科技的发展程度 #5经济的发展程度
- 新旧大陆物种交流的特点:#1欧洲具有主导性 #2内容具有丰富性 #3范围就全球性 #4结果具有双重性 #5时间具有长期性 #6交流具有双向性
-
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 使世界人口激增
- 1 不同种类的玉米🌽 适应的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 成为非洲可靠的食物来源
- 2 玉米🌽 甘薯🍠引入中国 丰富了粮食种类
- 3 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 1 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 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的食物结构 丰富人们的食物种类
- 2 玉米🌽马铃薯🥔甘薯🍠除了供人类使用外 还用作饲料 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
#3不同的物种交流 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 1 在北美 水稻除供内地消费外还大量用于出口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 2 在中国 王米等外来农作物的高产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 盈余粮食投人市售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4 物种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 1 对美洲 //马🐴 牛🐮 羊🐑等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 // 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 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 // 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 2 对中国 //明清时期引进推广耐旱高产的玉米🌽甘薯🍠等美洲作物 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科山 丘陵 沙地等得以利用 扩大了耕地面积 // 过度星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
-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对世界的影响
- #1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农业和世界人民的饮食生活 推动了农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饮食革命的发生 如非洲的咖啡传人欧洲 西方的饮食文化发生了极大变化
- #2 高产作物的交流与广泛种植为世界人口的增长提供了食物保障
- #3 推动了欧洲和世界财富的巨大增长 为欧洲在 18世纪中期以后取得全球政治 经济 军事优势打下了基础
- #4 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5 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 有利于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 #6推动了地区经济模式的转变与全球分工发展 近代殖民活动中 西方殖民者在殖民地种植经济作物 改变了当地的经济模式 进而影响全球分工格局
-
coffee☕️
- 咖啡的发展:咖啡从非洲传播到 世界各地 从此 欧洲和北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这项内容 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 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
-
物种交流的阶段
- #1 从人类产生直到公元前1万年左右 物种交流都是罕有的 当条件有利于贸易 如大国用武力维护广阔地区的和平时期 物种交流便加快
- #2 大致在公元前100年到公元200年这300年中 汉朝和罗马帝国先后达到了顶峰 由于适宜的政治环境 欧亚非后来的物种交流有两次快速增长
- #3 第二次物种交流提速发生在7一8世纪 (如唐朝)
- #4 第三次物种交换的增速发生在13到14世纪(蒙古人建立政权后以恢复秩序来发展贸易 1500年前后 物种交流的全球化时代到来 由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组成的海员们把几乎所有人类可居住的土地连接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物种交流网络
- #4 18--19世纪 有意引入物种已成为一项越来越制度化的事业 此后 更快捷的交通和旅行持续推动着物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