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1. 分类
      1. 取得型犯罪
        1. 盗窃罪、抢劫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夺取型)
        2. 诈骗罪、敲诈勒索罪(交付型)
        3. 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
        4. 转移占有
        5. 不移转占有
      2. 毁弃型犯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
      3. 不履行债务型犯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2. 非法占有的目的
      1. 财产犯罪:是对对个别财产的犯罪(中国刑法)
      2. 但中国刑法也有部分针对整体财产(背信罪)
        1. 背信罪:指为他人处理事务,以谋求自己或者第三者利益,或以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为目的,而实行违背其任务的行为,致使委托人的财产受到损失
    3. 对象
      1. “财物”应具备的特征
        1. 1.可以管理,在物理上能够控制(包括无体物)
        2. 2.具有经济价值
        3. 3.能够成为所有权的对象
        4. 4.具有转移的可能性
      2. 对象的分类
        1. 违禁品、赃物
          1. 违禁品、赃物可以作为财产犯罪的对象之“财物”,但对其非法占有不一定成立财产属性的犯罪,如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2. 不法原因给付
          3. 违禁品
          4. 盗窃罪的对象既包括合法的物品,也包括违禁品
        2. 财产性利益
          1. 概念:是指积极财产的增加和消极财产的减少
          2. 更像是对整体财产的侵犯
          3. 例子:代付各种费用、免付各种费用、设定债权以及免除债务等
          4. 财产性利益通常可以成为诈骗罪的对象,但也有少数情况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赵宏铃等盗窃案
          5. 诈骗罪:骗他人帮你免除债务 盗窃罪:通过技术手段盈利使得景区的整体财产大致减少
        3. 网络虚拟财产能否成为财产犯罪对象
          1. 应当按该虚拟财产在现实生活中对应的实际财产遭受损失的数额确定盗窃数额
        4. 债权凭证能否成为财产犯罪对象
          1. 存单、存折等债权凭证:属于财物无争议 欠条、收条:是否属于财物,有争议
        5. 不动产作为财产犯罪的对象
          1. 诈骗、侵占、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等对象可以是不动产,不存在争议。
          2. 抢夺、挪用资金、聚众哄抢罪不存在针对不动产的侵害。
    4. 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
      1. 分类
        1. 所有权:侵占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
        2. 获得报酬权: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3. 占有与支配权:挪用资金罪
      2. 立场:采占有说,但自救行为例外,所有权人取回的应考量处罚必要性
    5. 占有
      1. 财物为他人所占有
        1. 即使是自己“所有”的财产,实施窃取行为的,亦可能成立盗窃。(有关部门扣押)
      2. 意义:刑法上的占有,不同于物权法,仅是一种事实上的支配关系
        1. 如果手提、肩背只是表现对他人占有的辅助,则并没有占有该财物
  2. 盗窃罪
    1. 概念:盗窃公私财物,即盗窃他人占有的财物
    2. 构成要件
      1. 他人
        1. 死者的占有
          1. 1、出于占有财物的意思而杀人,之后取得财物
          2. 通说:作为一个抢劫罪评价(比较法上无争议)
          3. 2、将被害人杀死后,产生占有财物的意思与行为
          4. 司法解释:故意杀人+盗窃罪
          5. 3、无关的第三人取得死者财物的场合
          6. 争议较大,无通说
      2. 占有
        1. 1、占有主体(即他人)
        2. 2、占有事实(即占有的归属)
          1. 占有事实的判断
          2. 事实+规范(习惯):1.直接占有:如财物占有人手提、肩背财物 2.占有辅助人的占有 3.他人事实支配领域内财物的占有 4.虽然处于他人事实支配之外,但是社会观念中可推测属于他人占有
          3. 一定条件下的遗忘物:特征:在一个较为封闭、排他性较强的空间之内 5.处于他人支配、管理中的遗忘物:在餐厅就餐时未随身携带的提包。6.所有人丧失占有,但转移为空间或第三者明确的支配、管理范围内的财物
          4. 不同关系主体
          5. 事实+规范
        3. 3、占有意思:意识到自己的占有
          1. 往往只对认定具有补充作用
          2. 不要求具体,只要求记住大概位置 概括的意思即可
      3. 财物
    3. 对象
  3. 侵占罪
  4. 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挪用特定款物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