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入
- 我们今天在研究古代造物设计思想的同时,势必要对照和反思一下西方舶来的设计学理论上的一些命题,探寻其本质上的异同。
-
人们设计和生产产品的两个起码的要求(其产品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特征)
- 标志产品属性的功能
- 作为产品存在的形态
-
一、器以象制的出处
-
北宋范仲淹:「器以象制,水以轮济」
- 人要想达到提水灌溉的目的,这个器(提水功能)必须需要依附一个象——形式来实现,即功能要依靠形式来承载(「象以载器」)。
-
范氏之前
- 唐人李善《文选 · 李善注》:「象,形象也」
- 在先秦时期,象已由动物大象的特指名称,转化为一种普遍运用的表示想象之物的概念。
-
「观物取象」当今被美学界视为一条美学规律,指仿效、模拟大自然的形貌以进行艺术创作。
- 「观物取象」引申到造物设计领域就是「依象制器」
- 范仲淹的「器以象制」中「象」就指的是形象、形式,而器可以引申为器用、功能。「器以象制」是人们为了满足小农经济下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创造人为事物的设计准则。
-
二、形式服从功能口号的背景
- 应该说「形式服从功能」本身正如「器以象制」那样,是反映当时的状况和造物设计的最初问题,但是其口号一旦被功能主义利用,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初衷,并被视为过激和过时的口号。
-
三、如何看待二者的辩证关系
-
从产品设计的本质特征而论,形式服从功能是正确的、基本的
- 墨子主张「先质而后文」, 这就是功能第一的观点
- 被英国《百科全书》称为「伟大的设计师」的孔子则主张「文质兼备」, 即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 功能必须通过形式这个载体表现出来,即通过具体的形象、合理的形式表现出来,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构成了人为事物功能美的基本范畴。因为合理的功能形式是一个善的形式,因而在中国古人看来也是一个功能美的形式。
- 「器以象制」是中国农业时代传统手工器械的造物原则,而「形式服从功能」则是西方工业时代现代设计的思潮理念。
- 「器以象制」的思想,将「器、象、制」三者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因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而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古人的造物意匠的精髓,揭示了中国人讲究实效的传统。
- 功能和器是拿象或形式来表达的,器(功能)是受象(形式)的制约或者规定的,它们的结合才能完成人类需求(事)的实现。这就是柳冠中先生常说的事理学的道理:功能和形式均是围绕人的事(需求和矛盾等等)产生的,对它们关系的阐释就是理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