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
围述期
- 手术前期
- 手术中期
- 手术后期
-
手术分类
-
按手术目的
-
诊断性手术
- 如: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开腹、腹腔镜手术探查术
-
根治性手术
- 如:乳腺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
-
姑息性手术
- 如:晚期胃癌幽门梗阻行胃空肠吻合术、胰头癌胆道梗阻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直肠癌梗阻行乙状结肠造口术
-
按手术的时限性
-
择期手术
- 如:未嵌顿的腹股沟疝修补术、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
-
限期手术
- 如:各性恶性肿瘤根治术
-
急症手术
- 如:脾破裂、肠破裂、胸主动脉破裂大出血
-
按手术范围
- 大手术
- 中手术
- 小手术
- 微创手术
-
手术耐受力
- 耐受力良好
- 耐受力不良
- 概念:指从决定手术治疗时起,到与本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
-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 护理评估
-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 护理目标
-
护理措施
- 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
- 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
一般准备与护理
-
呼吸道准备
- 戒烟:术前戒烟2周
- 控制呼吸道症状:①肺部感染者,术前3~5日应用抗生素②痰液黏稠者,雾化吸入③哮喘发作者,术前1日雾化吸入
- 指导深呼吸训练
- 促进有效排痰
-
胃肠道准备
- ①择期手术病人术前8~12h禁食,4h禁饮②胃肠道手 术病人术前1~2日开始进流质饮食③幽门梗阻病人术前3日每晚以生理盐水洗胃④结肠或直肠手术,术前3日灌肠,术前联合使用口服抗生素
- 床上排尿/排便训练
-
手术区皮肤准备
-
手术日晨的准备与护理
- 测量生命体征
- 检查手术区准备情况
- 插管
- 嘱病人排空尿液
- 手术前30~60min遵医嘱注射术前用药
- 准备手术需要的用品
- 核对病人信息
- 准备术后用品
-
特殊准备与护理
-
营养不良
- 术前血清白蛋白在30-35g/L或以下,术前应尽可能予以纠正(补充白蛋白)
-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
心血管疾病
- 高血压病人,术前用降压药使血压稳定在一定水平,不需降到正常,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者可不做特殊准备
- 急性心肌梗死者6个月内不施行择期手术
- 心力衰竭者最好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施行手术
- 肝脏疾病
- 肾脏疾病
-
糖尿病
- 一般实施大手术前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3.9~6.1mmol/L)或轻度升高状态(5.6~11.2mmol/L)
-
急症手术
- 卧位
- 保暖
- 心理护理
- 吸氧、输液
- 心电监护,病情观察(腹部症状,体征)
- 禁饮,禁食;禁灌肠;禁用泻药;禁用止痛药
- 辅助检查(出凝血时间测定),腹腔穿刺
- 迅速做好备皮、备血、皮试
- 麻醉前用药
- 对症护理
- 记录
- 护理评价
-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
护理评估
- 麻醉恢复情况
- 出入量情况
- 生命体征
- 疼痛
- 排便情况
- 切口状况
- 引流管与引流物
-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 护理目标
-
护理措施
-
一般护理
-
安置病人
- 与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做好床旁交接
- 搬运病人时动作轻稳,注意保护头部、手术部位、各种引流管和输液管道
- 正确连接并固定各引流装置
- 检查输液是否通畅
- 遵医嘱给氧
- 注意保暖
-
选择合适体位
- 全麻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堵塞气道;同时避免口腔分泌物、呕吐物误吸)
-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者:取去枕平卧或头低卧位6~8h(以防脑脊液外漏而致头痛)
-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者:不去枕平卧6h
- 颅脑手术者,如无休克或昏迷:取 15°~ 30°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 颈、胸、腹部手术者:取半坐卧位
- 优点:①有利于呼吸和引流,增加通气量②使腹肌松弛,减轻腹壁张力,便于引流 ③使腹腔渗液流至盆腔,避免形成膈下脓肿,减轻中毒症状
- 生命体征及意识的观察
- 静脉输液
-
饮食护理
- 非腹部手术
- 腹部手术
- 胃肠道手术后,一般需禁食24~48h,第5~6日进食半流质,7~9日可过渡到软食,笫10~12日开始普食
- 术后留置有空肠营养管者
- 术后笫2日自营养管滴入营养液
-
休息与活动
- 早期活动有利于: ①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②改善血液循环③促进切口愈合④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⑤促进肠蠕动和膀胱功能的恢复⑥减少腹胀及尿潴留的发生
- 有休克、心力哀竭、严重感染、出血、极度衰弱等情况,以及施行过有特殊固定、制动要求的手术病人,则不宜早期活动
-
手术切口护理
- 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 清洁切口(I类切口):在充分无菌的准备下,手术部位可以做到无菌的切口,如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开颅术
- 清洁-污染切口(II类切口):某些脏器施行手术时,切口可能受到污染,如阑尾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
- 污染切口(III类切口):切口直接暴露于感染区中或领近感染区,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胆囊穿孔手术
- 切口愈合分级
- 甲级愈合:切口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
- 乙级愈合:切口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 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处理
- 缝线拆除时间
- 头、面、颈部手术后4~5日拆线
-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为7~9日拆线
- 下腹部、会阴部为6~7日拆线
- 四肢为10~12日拆线
-
引流管护理
- 妥善固定,防止移位和脱落
-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切勿扭曲、压迫、阻塞,如有阻塞可用挤压或冲洗法解除,冲洗时注意无菌和压力大小
- 维持引流装置的无菌状态
- 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 根据各种引流管的拔管指征和方法拔管
-
术后不适的护理
-
疼痛
- 术后24h内疼痛最为剧烈
-
发热
- 手术后病人体温可略升高,变化幅度在0.1~1.0 °C,一般不超过38 ° C,称手术热
- 术后3~6日仍持续发热,则提示存在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
恶心、呕吐
- 最常见原因是麻醉反应
-
腹胀
- 肠麻痹
-
呃逆
- 术后早期发生者,压迫眶上缘,抽吸胃内积气、积液
- 上腹部手术后出现顽固性呃逆,应警惕吻合口或十二指肠残端瘘导致的膈下感染
-
尿潴留
- 对术后6~8h尚未排尿但尿量较少者,应在耻骨上区叩诊检查,明确尿潴留
-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术后出血
- 常见于术后24~48h
-
切口感染
- 常发于术后3~4日
-
切口裂开
- 常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或拆线皮肤缝线后24h
- 肺炎、肺不张
- 尿路感染
-
深静脉血栓
- 多见于下肢
- 心理护理
- 健康指导
- 护理评价
-
指病人自手术完毕返回病房直至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
- 目的:1. 尽快恢复病人正常生理功能 2. 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