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体系
      1. 充分就业
      2. 稳定物价
      3. 经济增长
      4. 国际收支平衡
    2.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抉择
      1. 四个目标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但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2.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抉择主要是短期稳定
  2. 第二节 财政政策
    1. 财政政策工具
      1. 是政府为了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所选择的操作手段
      2. 政府支出
        1. 政府购买
        2. 转移支付
        3. 净利息支付
      3. 政府收入
        1. 征税
        2. 发行公债
        3. 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收费
    2. 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对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
      1. 失业保障机制
      2.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3. 所得税税收体系
    3. 财政政策效应 挤出效应: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者投资支出减少取决于
      1. 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2. 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3. 第三节 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工具
      1. 公开市场业务
        1. 主动性的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改变准备金水平和基础货币
        2. 被动性的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抵消影响基础货币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带来的影响
      2. 法定准备金率: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和按比例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充足的清偿能力
      3.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借钱给商业银行的利率》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称为再贴现率
      4. 信用控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
    2.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
      1. 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础货币基础
      2. 基础货币由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库存现金以及银行体系之外的居民手持现金四部分构成
      3.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x货币乘数
    3. 货币政策效应
      1. 货币政策的扩张性或者收缩性的变动可以反映在LM曲线的移动上
      2. ls曲线的斜率不同,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原因是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不同
    4. 相机抉择和规则之争
      1. 相机抉择:应该充分发挥政府财政和货币部门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对宏观经济波动进行干预,以促进经济稳定
      2. 坚持规则
        1. 动态不一致性理论
        2. 卢卡斯批评
  4. 第四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与协调
    1.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1. 财政政策的时滞
        1. 内在时滞
        2. 外在时滞
      2. 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
      3. 实施财政政策,存在公众的阻力
      4. 公众预期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2.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 效果具有短期性:货币政策效果在短期内可能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但在长期中,这种刺激会失效,使得产量不变,而物价却上涨
      2. 货币政策的时滞
      3.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
      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客观性
        1. 调节目标不同
        2. 作用机制不同
        3. 功能不同
        4. 具有局限性:时滞
      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IS-LM模型分析
        1. 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增加国民收入的同时,会提高利率水平,产生挤出效应
        2. 扩张性货币政策在降低利率的同时,会提高国民收入,产生通货膨胀压力
  5. 第五节供给管理政策
    1. 人力政策
      1. 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2. 形成的客观社会条件
        1. 劳动力结构自身的因素
        2. 经济结构变化
        3. 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
        4. 新加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
      3. 主要措施
        1. 人力资本投资
        2. 完善劳动力市场
        3. 协助劳动力进行流动
    2. 收入政策(工资与物价控制政策)
      1. 政府通过某种行政措施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工资和价格的政策
      2. 目的是制止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 理论基础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4. 主要类型
        1. 工资-物价指导线
        2. 工资-物价冻结
        3. 对特定工资或物价进行权威性劝说或施加政府压力
        4. 以税收政策对工资增长率进行调整
    3. 指数化政策
      1. 工资指数化: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货币工资,把货币工资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同比例变动
      2. 税收指数化:在通货膨胀、支出水平以及工资福利水平随经济发展而变动的情况下,对税制的某些要素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避免名义减除标准或税率档次爬升的问题
      3. 利率指数化: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名义利率,以保持实际利率不变
  6. 自由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