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1. 标注
    2. 1.1.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1. 1⃣️“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组织层面)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以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以及机构)
      2. 2⃣️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 公共管理:效率性政府、责任政府
      4. “行政”本质上包含着从指示和服务的含义。
      5. “管理”首先意味着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3. 1.1.2 “公共部门”和“公共物品”
      1. (1)公共部门
        1.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上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上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
        2. 2⃣️WHY“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非营组织)也归入公共部门中?
          1. 答:“准公共部门”具有鲜明的“公共”特性‘, 1。与政府机构即“纯粹的”公共部门的目标一致,是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 2。与政府组织存在着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 3。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是一致的,为社会提供的物品也往往是一种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4。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2. (2)公共物品/私人物品
        1. 1⃣️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1. 1。纯公共物品: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基础研究、空间技术等。
          2. 2。准公共物品: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信、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等。
          3. 3。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物品。如:公共设施。
          4. 4。无形的公共物品(软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如:城市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政策等。
        2. 公共物品的特征: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
        3. 2⃣️私人物品: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4. 1.1.3 “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
      1. 1⃣️(vital)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 A。相同点: 1。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职能服务(如: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
        2. B。不同点。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为公众服务,私人管理以利润为导向。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更强调责任。 4。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 5。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特征。
    5. 1.1.4 “治理”和“善治”
      1. 1⃣️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具有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和自组织网络等六种不同用法。
      2. 2⃣️善治: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的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2. 1.2西方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变化
    1. 1.2.1 传统的公共行政学
      1. 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1887年,威尔逊——《行政的研究》;1926年怀特——《行政学研究导论》;1927年威洛比——《公共行政学原理》。
      2. 三者理论依据不同;科层制(官僚制理论)——政策执行(前期侧重政策制定)——政府失败论
    2. 1.2.2 “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范式
    3. 1.2.3 “新公共管理”范式
      1. 1⃣️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
        1. 1。P途径(政策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的项目,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在所有不重要的方面是相同的。
        2. 2。B途径(商业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的结构和过程。
      2. 2⃣️P途径和B途径的共同点
        1. 以组织外部定向(关心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
      3. 3⃣️ P途径和B途径的各自优势
        1. P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
        2. B途径强调的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成一种以公管和私管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重视战略管理,关心过程,强调公管和私管的相似性,很少区别。
  3. 1.3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现状
    1.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实践)
      1. 公共管理,及其主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等);研究如何应用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公共事物的管理问题。
  4. 1.4为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划界
    1. 1.4.1 对作为一个学科的公共管理学的三种不同理解
    2. 1.4.2 公共管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1. 1⃣️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 1。研究对象和范围来说。 传统公共行政学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上。 公共管理学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 2。公共管理学更具跨科学、综合性的特点。 传统行政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者来自广泛的不同的学科。
        3. 3。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
        4. 4。公共管理学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到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产权、交易成本等
        5. 5。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 传统公共行政学局限于规范研究。
        6. 6。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相比,更具有现实性。
    3. 1.4.3 公共管理学的主题范围
    4. 1.4.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1. 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和方式是不同的。
        1. 1。20世纪30年代前,主张限制国家政府作用,让商品经济在一种自由放任的状态下运行,国家极少干预或不干预市场运行。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
        2. 2。 1923—1933年,西方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客观上促使凯恩斯主义兴起。凯恩斯以“有效需求”为基础论证国家全国干预的合理性,他主张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实行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特别是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
        3. 3。20世纪70年代西方市场经济国出现“滞胀”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主张限制甚至取消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2. 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及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各市场经济国的政府公共管理模式亦不同。
        1. 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
        2. 2。欧洲或莱茵模式
        3. 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5. 1.5公共管理学科学发展前瞻
    1. 1.5.1 为公共管理学“划界”
    2. 1.5.2 引入多样化的研究方法
    3. 1.5.3 推动公共管理的理论创新
    4. 1.5.4 促进公共管理的知识应用
      1. 1⃣️什么是行政国家:
        1. 指19世纪末,与垄断的进程相一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主体关系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